庚子年初,一場疫情催化了久違的宅經濟,而這場宅經濟則為體量并不出眾的小家電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遇,甚至在整個家電行業向下之時,助推其一躍成為行業之星。
今年上半年,因小家電業務而被熱議的企業不勝枚舉,傳統巨頭“美九蘇”(美的、九陽、蘇泊爾),互聯網新銳小米、小熊,以及在三四月份大批涌現的新注冊公司,業績與資本的碰撞一時喧鬧不已。
不過,多位上述企業內部人士、終端經銷商、行業分析師等均不止一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強調,特殊時期下的短暫火爆并不能掩蓋行業整體的商業邏輯,下半場,市場洗牌與淘汰將迎來更加激烈的戰局。如何高質量活下去,成為多數小家電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
業績比拼
根據奧維云網(AVC)的統計,上半年小家電全渠道零售量約為1.3億臺,同比增長6.5%;但線上渠道卻大放異彩,零售量同比增長了25.4%,零售額也同比增長12.4%。
查閱陸續發布的小家電品類企業2020年半年報,爆紅的風口在推動業績爬坡的同時,也似乎揭開了傳統品牌與互聯網新銳品牌對峙的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美的集團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1390.67億元,同比下滑9.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39.28億元,同比下滑8.29%。其中,包含小家電業務的生活電器實現營收530.35億元,同比下滑9%。
蘇泊爾則在2020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87億元,同比下降了16.7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66億元,同比下降20.48%。其中,最拿手的炊具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21.3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0.43%。
對此,蘇泊爾解釋稱,業績下滑主要是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營業收入出現下降。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穩定,公司已陸續有序復工、復產,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9%,若不包括銷售抵減,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83%。
三大小家電巨頭中,只有九陽實現了較為穩健的增長:2020年上半年報告期內,憑借食品加工機和西式電器的向好,實現營業總收入45.59億元,同比增長8.87%;實現歸母凈利4.18億元,同比增長2.90%。
而對比目前風頭正盛的互聯網品牌,主營酸奶機、煎藥壺、電熱飯盒等個性化創意小家電的小熊電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17億元,同比增長44.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98.93%。
主營生活電器產品的新寶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50.45億元,同比增長24.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1億元,同比增長79.19%。
“這一傳統與新銳企業之間的業績表象,也從側面證明,以電磁爐、電壓力鍋、炊具等為代表的傳統小家電市場都非常成熟,且高度飽和,所以增長很困難。”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指出,此時,空氣炸鍋等一些新興的小家電品類及西式電器的出現,拓寬了小家電市場的發展空間。
資本競逐
西式小家電和新興小家電帶來的市場空間分化發展,也直接為我國上半年的家電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日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指出,作為市場日趨飽和的耐用品,家電消費受疫情沖擊明顯。今年上半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369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13%,但生活電器卻逆勢上漲1.45%,實現零售額911億元,其中,空氣炸鍋、理發器、絞肉機、電烤箱、電餅鐺、多用途鍋、洗碗機、破壁機、嵌入式微蒸烤等成為銷售額增幅最高的產品,增幅分別達到271.0%、228.1%、144.1%、124.3%、103.4%、91.4%、61.9%、53%、41.1%。
與此同時,火爆的小家電也開始引來資本的加速聚集。
根據企查查數據,2020年3~4月份,小家電企業注冊量出現短期井噴,3月份注冊量達4874家,較上月環比上升了546%,4月份較3月份則環比上升了20%。據統計數字來看,3~4月中國小家電注冊量達10722家,而1-2月總注冊量僅為3233家,2019年小家電企業注冊量為60166家。
而在融資上,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涌入小家電行業的融資事件發生18起,2020年1-8月則累計有8起。新興品牌開始受到追捧,其中素士、Oralshark2019年迄今分別完成2輪融資。
今年7月,飛魚集團旗下德爾瑪電器完成3.8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凱輝基金、金鎰資本、達晨創投等。8月,以消殺品類切入廚電市場的火雞電器宣布完成由青松基金獨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9月,個護小家電追覓科技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小米、順為資本、峰谷資本、青銳創投跟投。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韓國保鮮盒巨頭樂扣樂扣也于今年7月宣布換道小家電領域,在中國一口氣推出包括空氣炸鍋、蒸汽炸鍋在內的10款小家電產品,試圖分食這一市場。
淘汰賽打響
取食易,分食難。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小家電領域已經基本演化為美的、九陽、蘇泊爾三大巨頭主導的格局,對于所有進入的家電廠商來說,機會與市場火爆背后,日漸白熱化的競爭也不容小覷。
奧維云網(AVC)助理總裁張彥斌直言:“小家電本身產業鏈就小,進入領域容易,退出也容易。但若沒有長期的戰略與研究投入,單純依靠投機賺快錢很難長遠立足。”
“比如現在做爆款的,我對他們的持續性持懷疑態度,因為總出爆款掙不到錢,就難以長期發展。”見慣了“撈一筆”“賺一票”等投機行為的經銷商天洋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寶君表示,現在基本都是集團作戰,要讓消費者記住,還是要以產品質量為根本,而產品質量不單是指耐用,也包括外觀、功能等其他方面。
確實,小家電產業良莠不齊的供應質量一直被外界所詬病。據了解,8月20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廣東省小家電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通告顯示,本次共對652家企業生產的1000款小家電產品質量開展了監督抽查,發現其中202家企業生產的230款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有“標志和說明”“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穩定性和機械危險”等,其中不乏有飛利浦等知名品牌。
不過,對于單價并不算高的小家電產品而言,顏值似乎已經開始成為年輕一代消費者更為看重的需求。有接近九陽方面的人士向記者坦承,目前九陽的商業邏輯便是基于洞察用戶需求,他認為:“現在我們面臨的更多是九五后和零零后的消費者,在保證硬性質量外,他們可能更多的需要一些個性化產品,所以對產品的研發設計,尤其是我們說的顏值,要求越來越高。”
對產品顏值這一新銳審美頗為熟悉的,還有小米及其生態鏈企業。“年輕市場是一個新的市場,主要消費角色集中在年輕人群”,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相關負責人直言,越到最后,越是有精準目標人群、有營銷意識的公司能抓住翻紅的好機會。
多位受訪者表示,小家電市場的下半場,或許將迎來一場以“選美”為標準之一的洗牌。
關鍵詞: 小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