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派、慕思員工相繼貪腐被逮捕,家居行業反腐的話題至今令人深思。這背后折射的,是一個行業在轉型升級路上的“情非得已”,是民營企業為反腐倡廉使出的“各路絕招”,亦是正道文化賦能企業“二次創業”的有效實踐。
反腐路上警鐘長鳴
據歐派家居通報,2020年不到半年時間內就查辦兩起涉及刑事犯罪的貪腐大案。其中,歐派家居櫥柜事業部廣西營銷中心經理仵豪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索要巨額回扣。歐派家居供應鏈管理中心采購開發工程師(關鍵崗位)林某在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收取供應商回扣,且數額巨大。目前仵豪和林某皆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11月9日晚間,慕思也公稱,公司采購開發專員尹某榮、采購跟單專員方某輝,利用職務之便索要供應商回扣,且數額巨大。經法院審理查明,依法對3人分別判處5年和9個月的有期徒刑,并對違法所得予以沒收。
而在行業史上,貪污額最大的或許當屬“家具大王”馮永明。作為光明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前實際控制人,2011年時,馮永明因貪污約近7億元股份被判死緩,一代“家具大王”也就此落下帷幕。
高管、采購等要職人員的貪腐、回扣、權力尋租、以權謀私、以權謀色以及權錢色交易等,家居行業腐敗的形態可謂多種多樣。
家居反腐“情非得已”
為什么這兩年,以歐派為代表的家居企業密集性、公開化反腐掀起反復高潮?拋卻正道文化、職業規范等道德層面,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邏輯推動。
一是外圍環境對企業反腐的推動。近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到企業,反腐的星星之火,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已然燎遍了祖國大地。跟家居行業相關的,比如精裝房繼續深化,對櫥柜、瓷磚等硬裝素材的采購量繼續加大,導致房企的反腐動作也在加深。作為賣方的家居行業,自然也要“管好自己”。
二是家居行業收益增速下降,增收壓力越來越大,是反腐的另一個無形推手。家居行業近些年都面臨復雜外部環境、增速下滑等影響,尤其今年的疫情,讓一些企業能活著就不錯了。
從前三季度報看來,歐派家居營收、凈利增速分別是2.06%、5.23%,與幾年前動輒20%以上的高增速相比,已經不能同日而語。市場進入一個常規生存階段,再不能容忍太大潛規則。而腐敗,最終觸及雇主的成本收益閾值——反腐,就不可避免了。比如歐派反腐案例里,對于違規人員的處罰是,罰款30倍,意思是受賄8萬,就要罰款80萬,歐派保留起訴權利。大力度的處罰,無疑殺雞儆猴,讓其它人都不敢輕舉妄動,供采雙方更加清廉而為,從而政策得以上行下效、公平競爭、降本增效,最終得以反映最真實的營收情況。
歐派反腐只是冰山一角
事實上,不僅僅是家具業,在很多行業的民營企業中,反腐“亮劍”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多。例如與家居行業緊密相關的房地產行業,2020年8月萬達通報,涉及20多名區域公司和集團公司員工的一個惡性高管群體貪腐事件被曝出,涉案金額高達1000萬元,涉案主要嫌疑人已移交司法部門。
2018年的一項權威報告披露的數字更是觸目驚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發布《2014-2018年中國企業家刑事風險分析報告》,僅 2018 年上傳的刑事判決案例中,企業家犯罪案例2222次,企業家犯罪2889次,其中民營企業家犯罪數高達2559次,占比企業家犯罪總數88.58%。
透過數據,回顧近年來多起民企巨頭“自曝家丑”式的反腐事件來看,歐派反腐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而作為各行業的民企巨頭對貪腐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公開高調反腐,將反腐常態化、制度化,大幅度的提高腐敗犯罪的成本預期,做法確實值得肯定。
民企防腐,各出奇招
然而,知難行易,問題發現易,解決難。縱觀整個經濟體系,民企反腐其實并不那么簡單。
就民營企業人員結構分析看來,許多民企高管都是由家族人員或者一起摸爬滾打的好兄弟朋友組成,當腐敗問題在這些人中間產生時,決策者很難下得了手,就算下的了手也需要背負巨大的輿論和道德壓力。
因此,民企反腐必須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從流程設計入手,減少腐敗現象發生,同時強化技術防范,讓腐敗無機可乘。
比如,萬達通過董事長主管的審計部來從嚴治理腐敗,審計部幾乎相當于萬達的“紀委”;
阿里巴巴成立廉政合規部,主要職責就是調查公司內部是否存在違反紀律的情況;
百度則設立一個名為“職業道德委員會”的糾察部門,獨立對公司內部腐敗案件進行調查,并直接向最高管理層匯報;
京東每年設立1000萬元反腐獎勵專項基金,用于對舉報違規行為并查實的舉報個人或舉報單位進行高額獎勵。
并且在2017年,由京東倡議并聯合騰訊、百度、聯想、美的、小米、唯品會、李寧、永輝超市等公司成立了“陽光誠信聯盟”,旨在通過互聯網手段共同打擊腐敗、欺詐、假冒偽劣、信息安全犯罪,提升聯盟企業的反腐能力。
歐派反腐“有一套”
具體到家居行業的反腐手段,歐派反腐對內、對外“兩手抓”的做法,極具代表性。
一方面是對內反腐,剔除害群之馬。
歐派作為家居行業的絕對老大,過去三年營收累計高達347.52億,利潤超15億,毛利率38%,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說明在歐派體系內經銷代理掙錢的機會更多。但目前歐派在全國已經擁有超過7062家門店,店面覆蓋率可以說到了瓶頸期,歐派此時并不急于增加新商,而是控量、控質,主要任務是優勝劣汰經銷商的能力、水平。所以經銷商們普遍忌憚歐派每年度的業績考核,都會想方設法保留代理資格。一些完不成業績、希望增加業績的門店或商場,自然想到了“非常規操作”,向歐派渠道管理的人,出手行賄金額就是數萬數十萬。比如近些年歐派反腐案例里,仵豪,林某、劉某等,都是內部人員在渠道體系內的“亂伸手”,而最終這些“老鼠屎”,都受到了應有的制裁。
另一方面是對外反腐,重點領域重點監管。
定制家居行業涉及的原料采購、半成品外采,涉及板材、鋁型材、五金配件、膠水等等,各項原材料成本之和可以占到產品總成本的80%。去年歐派家居的營收總額是135.33億,即便材料成本以50%計算,也高達67.6億。而家居原材料成本容易波動,比如今年以來,國內原木漲價2次,海綿漲價7次,紙箱漲價5次,涂料、皮革、混合材、配件、運費等產業鏈相關的多數原材料都在漲價,因此對價格的控制、最優采購價的獲得,對歐派的主營業務成本和營業利潤而言就顯得更為重要。反腐時,對采購等重點區域重點監管,無疑事半功倍。
當然在人治之外,依然離不開國家的法制健全,現今國家對民營經濟越來越重視,高度重視民企預防和打擊腐敗問題,對民企移送報案的涉嫌犯罪問題依法及時立案、及時起訴、及時審理,加大打擊犯罪力度。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權利斗爭;有金錢,就會產生腐敗。”如何在反腐與增長之間、人性與正道之間找到平衡支點,是企業們還將長久面對的“天問”擇決。
關鍵詞: 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