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和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相繼發布遠距離無線充電設備,為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的充電帶來革命性的體驗,有業內人士指出“無線充電技術將為智能家居行業帶來顛覆性的革命”。
遠距離無線充電設備
什么是無線充電技術?
顧名思義,無線充電技術即在一定范圍內不用電線連接便能對設備充電的技術。
從原理來說,當下主要基于電磁感應式、磁場共振式、無線電波式等三大原理實現。
電磁感應式即需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當前最為常見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多采用這一原理)。
磁場共振式則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目前在桌子、茶幾、床頭柜等家具上的無線充電方案多采用此原理。
無線電波式則是一種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類似于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從墻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后做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
無線充電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么?
小米和聯想發布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當天,微博上已經開始有一群人表示“無線充電的輻射會致癌”,甚至在社區中有人偷換概念道:“可見光范圍內的頻率對人無傷害。凡是范圍之外的全有傷害。5G已到達了3GHz之上,再往上傷害更大。試想你天天生活在高頻之上是什么生活吧。”
其實早在2019年,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理學院副教授周洪直就進行過一次辟謠,他說:“給手機無線充電會產生一定的輻射,但在有質量保證和使用正確的前提下,這種輻射對人體幾乎沒有危害,更不會致癌。一方面,在無線充電時,磁場是封閉的,對外界輻射很小;另一方面,只要是經過國家3C認證的產品,都會經過嚴格的檢查,其產生的輻射也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關于“輻射疊加”問題,他進一步解釋道:“電子產品都有輻射,但只要符合國家3C認證的標準,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至于輻射疊加,需要符合很嚴格的條件,在日常生活中,‘1+1=2’或者‘1+1>2’的情況幾乎沒有,各種電子產品產生的輻射會相互干涉,但并不會相互疊加,在很多情況下甚至會相互抵消。就比如說有很多人同時向湖面扔石子,每一顆石子都會形成水波,但這些水波并不會疊加成巨浪,輻射不會疊加也是這個道理。”
無線充電技術會引發智能家居的革命么?
正向收益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當下智能家居中的一些小功率設備的充電,如智能音箱、智能門鎖、智能網關、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鈴、智能貓眼、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臺燈等設備,在隔空充電的加持下,的確有可能獲得更棒的使用體驗。
尤其是智能門鎖這種涉及到“入戶”的智能家居設備,從當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鎖單品來看,普遍需要定期更換電池。另通過對全國多地的安防中小經銷商的調研,智安物聯網發現當下智能門鎖的電池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智能鎖在我國北方地區銷售的一大阻礙。
具體來說,在低溫的環境下,電池的耐用度會下降,而部分智能鎖的“低電報警”機制并沒有考慮到這一因素。加之5G、wifi、藍牙、人臉識別、視頻等技術在智能門鎖等產品上的應用,其耗電量也越來越大。這就讓我國北方地區因智能鎖沒電被攔在家門外的現象發生愈加頻繁。
這一窘迫的現狀,在無線充電技術的加持下,有望從根源上得以解決。
反向局限
前景看似美好,但我們仍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從技術發展史而言,無線充電技術開發較早,但普及很慢,過于高昂的單價使其被有線快充技術后來居上,直至取代。
其次是損耗問題,當下的無線充電技術轉換率在30%~80%之間,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會有20%的電量被浪費。僅就單獨一件設備而言可能問題不大。但若在全屋智能的大環境下,這就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過度損耗。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演示的隔空充電技術目前僅能實現功率為 5W 的遠距離無線充電,而無線快充已實現50W,有線快充已達120W,充電效率低將使隔空充電體驗大打折扣。
最后是協議下的制約,對手機較為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蘋果手機的硬件協議多年以來被消費者廣為詬病。如果你用更便宜的價格更換了非蘋果官方的器件后(例如屏幕),在系統中就會瘋狂的對你進行“提示”。雖然還沒到不能用的地步,但依舊嚴重影響用戶的體驗。
眾所周知,當下智能家居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各智能家居企業更多注重智能單品的市場占有量和核心領導力,更多地推行自身的技術標準,產品兼容性較差,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的標準缺失,設備極度碎片化。
同時由于無線傳輸技術種類繁多,協議各異,各傳輸技術之間無法兼容,從而導致智能產品只能形成智能孤品,難以實現數據交互和服務互動。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即便是有朝一日價格高昂的無線充電設備進入尋常百姓家,但相關硬件、軟件協議的不兼容會不會導致更大的問題出現?
具體來說,軟件協議的不互通極有可能導致無線充電設備僅能做單方面的努力。即在為智能家居充電的過程中,智能家居設備不響應,正常情況下的充電,在電池充滿后設備便會給充電器以信號,通知“斷電”。軟件協議的不互通導致的信號缺失,帶來的直接問題便是“過度充電”,損失電池壽命事小,過充帶來的電池溫度過高下的安全問題事大。
相較于軟件協議的不互通,硬件協議的問題則簡單得多,最多也就是智能家居不響應非本品牌的無線充電設備,基本不會來的安全問題。最多也就是一款智能家居配一款無線充電設備,“滿屋都是充電樁”罷了。
結語
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的確是有望于提升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速度。但若稱之為革命則有些過火。這一技術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在充電功率、成本、安全、協議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之前,只能說是“未來可期”。
關鍵詞: 無線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