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家電業普遍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2021年中國家電行業一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一季度我國國內家電市場整體零售額為1642億元,同比增長40.1%。
不過家電企業的營收增長來自于產品終端價格的提升,而終端價格提升則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這導致家電企業的利潤流向上游。據了解,受到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沖擊,行業利潤由2020年的7.8%下降至5.3%。
其中在2020年走紅的小家電企業也出現毛利率下滑的情況,新寶股份毛利率由2020年第一季度的23.68%下滑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19.03%,而引發投資者擔憂,股價出現逆勢大跌。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原材料的漲價,家電企業難免會有著漲價的困擾,因為成本的直線上漲也會增大家電企業的經營壓力。加上運營成本、運輸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的上升,家電行業整體的利潤也面臨減少的危機。
1
PPI指數走高,傳導至消費端
6月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顯示,5月全國CPI同比上漲1.3%,而PPI則出現多年未見的大幅上漲態勢,同比上漲9.0%,環比上漲1.6%。
專家表示,5月份PPI大幅走高主要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所致,5月份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0%,而生活資料漲幅僅有0.5%,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不過從工業品購進價格到PPI再到核心CPI的傳導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主要原因在于產成品庫存去化速度的快慢,未來伴隨產成品庫存的進一步走低,上游原材料漲價也會向下游傳導。
據了解,銅、鐵礦石、塑料等生產資料的價格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鋁的價格漲幅有30%左右,而銅價則上漲38%。原材料價格產生的影響已經在依賴原材料的家電行業發酵。有不少家電企業表示,原材料支出占整個公司支出70%以上,而原材料上漲也導致公司股價出現下跌。
從年初開始,美的、海爾、格力等多家家電企業對外發出調價信息,價格上漲5%到20%。有業內人士稱,由于家電市場競爭激烈,加之促銷讓利等因素影響,實際的調價幅度打了折扣,估計整體漲幅在10%。同時,為了減緩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股價變動,美的、格力在今年內開啟了多次股票回購計劃,以提振投資者信心。
2
三季度有望出現拐點
業內人士表示,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疫情復蘇后全球供需恢復失衡,疊加美元流動性釋放導致。從理論來看,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將會是經濟見頂之后,通脹見頂之前。
簡單來說,決定這一次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技術發展帶來的全新需求,而是疫情原因下的供需失衡,以及發達經濟體為刺激經濟而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因此,原材料價格何時下跌,要看疫情何時得以控制,以及發達經濟體的政策走向。
經濟專家認為,本輪大宗商品需求的高點可能與歐美全民免疫的時間節點有關。今年夏秋季節,歐美有望實現全民免疫,而在此期間經濟修復速度將維持高位,而隨著經濟狀況與疫情前的差距縮小,經濟修復速度將趨緩。
專業人士預計,美國財政刺激的現金支付高峰期預計在二三季度,四季度將明顯縮量。
不過,國際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匯率對大宗價格有著重要影響。隨著夏季美國全民免疫時點的臨近以及通脹的抬升,有關聯儲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預期與日俱增。從歷史經驗來看,此時美元容易呈現弱勢,從而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另外,秘魯、巴西等原材料產地的疫苗接種速度遠小于歐美國家,醫學專家預計,發展中國家的群體免疫時間至少要等到后年。這可能導致原材料供給不足的情況仍然會持續。
需求修復與供給受限的共振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價格仍存向上剛性。隨著三季度前后全球需求趨緩,大宗漲價動能或將減弱。不過,原材料的供給約束年內難消除,加之聯儲量寬政策退出前后美元易現弱勢,使得大宗價格觸頂后降幅或也相對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