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試點、打“骨折”賣房、土地市場“涼涼”……今年以來,被陰云籠罩的地產板塊股價持續下探,今日難得迎來一波反彈。
截至10月21日收盤,恒生指數跌0.45%報26017點,而內房股與物管股則攜手上揚。Wind數據顯示,恒生地產建筑業指數以2.12%的漲幅領漲恒生行業指數。
其中,卓越商企服務以11.89%的漲幅位居首位,融創服務、融創中國漲幅在10%以上,旭輝控股、龍湖集團漲幅居前。合生創展集團盤中漲幅一度超12%,至收盤回落至7.57%,收報26.6港元。
A股方面,津濱發展、京投發展漲停,新城控股、皇庭國際漲逾6%,保利發展、萬科A等跟漲。
地產股今日的這波上漲,從消息面上來看,最大的利好來自于監管層近期的多次表態。
10月20日舉行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提到,房地產市場合理的資金需求正在得到滿足,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整體態勢不會改變。
10月15日,在央行的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回答關于房地產開發貸增速大幅下滑時提到,由于個別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收縮行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是短期過激反應。
彼時,鄒瀾指出,央行、銀保監會已著手化解問題,于9月底時,“指導主要銀行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市場普遍預計,房企融資環境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如今,這一變化終于不只是停留在表態上了。
有券商從部分頭部房企調研后告訴第一財經,昨天開始,銀行系統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開發商的合作銀行在額度發放上,開發貸和按揭上有增量額度;企業主動上報并授予,四季度的信貸投放,對于合作企業,在額度和利率方面,基本上沒有要求。
多位房企內部人士確認了該消息,但也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實質上有所放松,”某華東房企CFO表示,“但未到根本改變,估計還需時間,觀察上級行及其他銀行的情況。”
某華東房企內部人士也向第一財經透露,國慶后,包括北京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部分銀行就已出現寬松跡象,另有某股份制銀行四季度還有10億的額度可以投放。
不過,這一稍微寬松的態度只有部分銀行面向部分房企。另一TOP20房企內部人士則稱,未感受到銀行系統的變化,“這邊融資沒提到,估計也是分企業”;某華南房企人士也表示,其從銀行處得到的消息顯示,“現在只會收縮,不會放水”。
企業端的變化或許還要等待更明確的信號,但市場端的松動已有體現。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0月份20個城市房貸利率出現下調,同時,包括上海、蕪湖、南寧等在內的局部城市放款周期較9月有所縮短。
近期因二手房貸款執行“三價就低”政策,上海二手房市場大幅降溫,8月初時,有不少購房者曾向第一財經反應,能從銀行獲取的貸款額度比較低,貸款評估價只能做到合同價的5折。
日前記者在走訪中介門店時了解到,近期二手房貸款額度已有所放松,涉稅評估價可以在合同價的7折左右,放款速度也有所加快。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稱,“基本上來說政策稍微緩了緩。”
個人住房貸款端的改善情況或有望持續。
今日盤后,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保障好剛需群體信貸需求,在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對首套房購房者予以支持。
不過,有觀點提醒,央行提出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投放及維護市場健康后,不會再有進一步放松性政策出臺,穩樓市不是政策大轉向的風向標。
招銀國際證券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年1-9月房地產投資依然保持了9%的同比增長,高于歷史放松紅線的5%;另一方面,監管層日前也再度重申“房住不炒”和推進房產稅的堅定立場。
“這次我們認為政府會借此窗口出清高杠桿房企,減少競爭,并通過房產稅和預售資金監管政策來完善長效機制,預防將來可能再次出現的金融風險。”上述機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