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青島三批次集中供地收官結束,第三日黃島區17宗底價成交,出讓總金額達31.1億元。此次集中供地共計出讓45宗地塊,含40宗住宅用地,5宗商業辦公用地;其中,40宗住宅用地,出讓規劃面積約267.36萬㎡,起始總價146.97億元。最終,3宗流拍,37宗住宅用地順利完成出讓,總成交規劃建面215.2萬㎡,成交總價128.8億元。
37宗地大部分以底價成交,參與拿地企業主要有青島城投、中信泰富、青島紅建、煙臺融發匯科等青島本地企業。另外,青島海駿置業有限公司(遠洋、麗達、青島地鐵)與青島建投康養產業有限公司(青島市北建投)聯合體參與的市北區地塊成為本次出讓唯一一宗溢價出讓地塊,溢價率8.59%。
至此,青島2021年三次集中供地完成出讓活動,全年共計推出住宅用地166宗,流拍+終止出讓23宗,流拍占比13.86%。成交住宅用地155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1042萬㎡,土地出讓金491億元。另外,根據出讓計劃,青島2021年計劃供應量為806萬㎡,第一批次出讓142萬㎡、第二批次出讓265萬㎡(含終止出讓)、第三批次出讓113萬㎡,供地計劃完成率64.5%。
青島“兩集中”供地變遷
青島首批次“兩集中”供地整體表現冷淡,僅一宗“公開”地塊溢價成交,60宗地塊均以底價成交,因此青島首批次集中供地平均溢價率僅為2.14%。其中,市北開平路45號地達到上限價后轉入網下競自持面積,該地塊吸引了17家開發商參與競價,經過164輪叫價,樓面價從起始價10310元/平方米上升至17010元/平方米后達到最高上限,網上土地競價中止,轉到線下競自持城鎮住宅建筑面積,最終由綠城斬獲。
二批次集中供地前響應“810”新規,從控溢價率、限地價、競品質、搖號、禁馬甲等規則對土地市場進行規范。開拍前有19宗宅地終止出讓,其余59宗宅地大部分以底價成交,另有黃島區煙臺路4宗地塊達到熔斷轉入線下競品質。第二批集中供地中金茂成為最大贏家,拿地數量共8宗,其中5宗與海爾地產聯合體競得,貢獻土地出讓金合計約35億元。此外,萬科、卓越、中鐵建、保利、綠城、融創等品牌房企在青島也有底價拿地。
2021年青島“兩集中”供地成交結果
三批次經過3天連續出讓,地塊均設置最高限價,當地塊的最高競買報價達到或超過最高限價時,轉到線下競高品質商品住宅(包括綠色建筑、智慧化基礎設施配置、裝配式建筑)建設環節。最終37宗涉宅地塊大部分由當地國資背景企業以底價成交,總成交金額128.8億元,僅一宗市北區地塊溢價成交,由遠洋聯合體競得,溢價率8.59%。
2021年青島三次集中供地的供應量較上一年明顯縮減,全年涉宅地塊成交建面1042萬㎡,較上一年縮減52%。其中,第二批次供應最多,涉宅地塊的供應70宗,成交量規劃建面達到535萬㎡,占全年供應51%,溢價率僅0.53。一直以來青島土地市場以企業提前參與規劃合作為主要特點,可以對項目完善周邊配套、增加利潤收益保留一定空間,因此吸引眾多房企參與青島土地市場。今年在“三道紅線”以及自有資金審查力度的加持下,房企融資環境愈發收緊,拿地態度也發生了新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