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元宇宙”,你會想到什么?是元朝時候十幾位皇帝組成的“亞洲第一天團”嗎?還是盤古開天辟地的宇宙開端呢?在今年12月8日《咬文嚼字》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中,“元宇宙”光榮入選,它的真正含義是跟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在電影《頭號玩家》《失控玩家》里面已經有所展現,而這片凈土也被房地產給盯上了。
“元宇宙”房產的最新一次爆發是在今年的11月份,虛擬游戲平臺Sandbox上的一塊虛擬土地,被玩家以430萬美元、大約折合274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入,創下了“元宇宙”房地產交易價格的新紀錄,打破了一周之前在另一個虛擬平臺上創下的243萬美元的紀錄,這個價格差不多可以在南京河西買下2套房了。新加坡歌手林俊杰也“嘗鮮”“元宇宙”的房產,花費12.3萬美元購買了三塊虛擬土地,恐怕知名歌手的“粉絲效應”會讓更多人接觸、了解甚至是涉足虛擬土地的買賣。
那么問題來了,你在“元宇宙”中買下的虛擬土地,究竟有什么用?能住人嗎?當然不能!目前購買虛擬土地的大部分是游戲玩家,他們可以利用自己購買的虛擬土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開發建設,換個說法,你可能會更明白,虛擬土地的買主就相當于開發商,擁有這些游戲平臺上虛擬建筑的產權,可以收藏,也可以買賣,甚至在建筑里舉行畫展、音樂會、發布會等等。打個比方,剛剛買下三塊虛擬土地的歌手林俊杰,打算舉辦一場線上的新歌發布會,他就可以在自己的虛擬土地上舉辦,而不必借助某個平臺。
當一家虛擬平臺上的土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那么在房地產市場上經常出現的“搶購風”“炒作風”就隨之而來了。在國內一家“元宇宙”平臺上,有網友花費88元搶到了一套“海景別墅”,隨后就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開價10萬叫賣,你看看,這跟炒房客有啥區別呢?不過,也有網友留言說,不管你是8塊8還是88搶到的,虛擬平臺都擁有最終的解釋權,一旦哪天不讓交易了,你的“元宇宙房產夢”也就壽終正寢了。
說到“元宇宙”房產,不得不讓人想起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虛擬的物品,比如網絡游戲中的皮膚、裝備,甚至是購買現實生活中的產品。在人為炒作下,它的價格一直在劇烈波動,歷史最高曾達到近7萬美元一枚。在我國,已經明確了虛擬貨幣不具有跟法定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從本質上說,炒作“元宇宙”房產跟炒作虛擬貨幣,其實并沒有什么區別,每個參與者都想在“落潮”前全身而退,把最后一根接力棒交給別人。而一旦你成為“接盤俠”,那么極有可能之前的投資血本無歸。當“元宇宙”尚且處于概念階段、本身的形態也在不斷演變的時候,理性應該是所有投資者們最該秉持的那一把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