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堅持“房住不炒”調控基調不變,上半年,房地產市場量價實現較快增長,重點城市熱度較高,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密集出臺,調控政策持續加碼。下半年,受調控政策和信貸環境收緊等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迅速降溫,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不斷收窄至轉跌,四季度多個城市出臺“限跌”或購房補貼等樓市扶持政策,政策改善預期增強。整體來看,2021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先熱后冷”態勢。
百城新房價格年度漲幅處近七年最低點
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調查數據,2021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2.44%,處近七年最低水平,較2020年收窄1.02個百分點;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累計上漲3.27%。
12月百城新房價格環比繼續下跌,二手房價格環比跌幅擴大
12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18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2%,延續下跌態勢;同比上漲2.44%,漲幅較上月收窄0.28個百分點。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5999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9%,跌幅較上月擴大0.01個百分點;同比上漲3.27%,漲幅較上月收窄0.39個百分點。(文末附百城新建、二手住宅價格指數數據)
12月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創新高,44城新房、二手房價格雙跌
新建住宅方面,12月環比下跌城市共58個,較上月增加5個,下跌城市數量連續兩月超50個;二手住宅方面,71個城市環比下跌,下跌城市數量較上月增加3個。12月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均下跌城市共44個,較上月增加8個,其中26個為三四線城市。
各主要城市群中,長三角、京津冀新房表現不及去年
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2021年,長三角新房價格累計上漲2.78%,較2020年收窄2.44個百分點;區域內城市新房價格累計漲幅普遍收窄,其中杭州新房價格累計漲幅較上年收窄超6個百分點,上海、溫州、江陰、紹興以及嘉興累計漲幅收窄均超3個百分點。京津冀新房價格全年累計上漲1.17%,較2020年收窄0.23個百分點,區域內廊坊、張家口及保定市場持續下行,新房價格累計跌幅均處百城前列。單12月來看,長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新房價格均延續前兩月下跌趨勢,環比分別下跌0.01%和0.04%。
展望2022,短期調控政策已見底,行業發展新模式有待探索
歲末,中央層面多次發聲,為2022年房地產調控定調:
•12月3日,銀保監會表示要根據各地不同情況,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并購貸款。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
•12月8-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再提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12月25日,住建部明確2022年房地產發展方向,強調“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
展望2022年,短期樓市調控政策或已見底,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實現“三穩”目標下,各地方政府預計將進一步落實“因城施策”,部分市場降溫過快的城市或將加快扶持類政策的出臺。但短期來看,市場情緒依舊低迷,銷售改善仍需時間。此外,“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也將是2022年房地產工作的重點,政府和房企或將積極探索行業發展的新模式,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城市典型樣本項目
隨著新房規模總量見頂,供求兩端監管政策不斷完善,市場加速洗牌,“高質量、長期主義”成為房企未來發展主基調,開發企業將更加注重產品力打造及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在此背景下,中指研究院在中房指數系統理論體系和架構的基礎上,從百城價格指數樣本項目中選取城市中有較強知名度和廣泛影響力的典型樣本項目,以“典型性”為基本原則,從銷售表現、項目品質、品牌實力等維度出發,對主要城市的樣本項目進行研究,得出“2021年1-12月城市典型樣本項目”,為行業提供學習和借鑒的標桿。
從“2021年1-12月城市典型樣本項目”來看,項目多為不同區域的暢銷樓盤或在區域內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項目。各項目產品定位多樣,以客戶為中心,以高質量為原則,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居住體驗。開發商以全國品牌房企以及地方知名企業為主,在當前行業發展背景下,開發商通過深度理解客戶需求、不斷提升產品力及服務品質,不僅為購房者提供了信心保障,也推動著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