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東省官宣了自己首個12萬億大省的身份。
去年,廣東地區GDP達到12.4萬億元,同比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5.1%,連續33年位居全國第一。可以說是:一直在炫富,從未被超越。
12萬億是什么概念?有人專門做過計算,剛印刷出來的新百元大鈔,每張大約重1.15克,那么1個億的人民幣就是重達1.15噸,12萬億就是138000噸,需要1380輛重型卡車才能運走。
廣東GDP換算成美元,大約為1.92萬億。放眼全球,這一總量,超過了90%以上的國家,與加拿大、俄羅斯、韓國等國GDP相當,遠超西班牙、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富可敵國,“粵老大”的名號可不是吹的。
除了是GDP第一大省,廣東還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東常住人口達1.26億人,正是因為人口多,所以從人均GDP來講,廣東和世界上的發達地區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韓國和加拿大,去年的人均GDP分別是3.29萬美元和4.55萬美元,而廣東去年的人均GDP約為1.52萬美元。
經濟增長固然是好事,但是我們也不能“唯GDP論英雄”。因為當每個地方都在最大化自己的GDP、稅收和招商的時候,就容易造成重復建設、市場分割和短視。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深圳去年提出的GEP概念,也就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為什么要一手抓GDP,一手抓GEP?原因很簡單,將無價的生態系統各類功能“有價化”來核算“生態賬”,大家就能更直觀的認識生態系統的價值,這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實到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