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訊:2月7日,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港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在未來十年(即2022/23年至2031/32年度)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預計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需求。
他指,首五年預計建成約10.68萬個單位,至于后五年落成的項目,目前大部分處于收地及土地平整等“造地”階段。
另外,由于覓地建屋需時,港府支持推動各項由民間主導的過渡性房屋計劃,以紓緩公屋輪候冊上的家庭及不適切居所住戶所面對的困境,預期未來數年可提供的過渡性房屋單位數量將進一步增加至2萬個,建議向計劃再注資33億港元,令資助計劃總額增至116億元。
對于東涌及沙田等部分未來公營房屋供應出現延誤,房屋署副署長(發展及建筑)梁健文提到,建屋進度主要受天氣影響,若下雨日子較多或令項目落成延遲一至兩個月,而東涌項目由于有難以處理及未能預見的地質問題,令樁柱需要改位,因此時間出現延誤。當局會透過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筑法等新建筑科技,盡量壓縮建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