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自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吉祥物“冰墩墩”的相關需求量持續暴增。從線下排隊兩三個小時,到線上最高1500元的“黃牛價”,這個套殼熊貓的形象俘獲了一眾消費者。
消費者的追捧情緒亦蔓延到資本市場,作為“冰墩墩”授權生產商之一,文投控股2 月 7 至9 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
而這不是文投控股第一次感受到IP的魔力。
IP魔力
2012年,依靠奢侈品代理起家的綦建虹成立耀萊影視。在2015年,松遼汽車轉型影視文化企業的資產重組中,耀萊影視拿下17.11%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馮小剛、張國立、李冰冰、黃曉明等影視名人出資成立的北京君聯嘉睿認購9.41%股權為第三大股東,第一大股東則為國企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多方資本加持后,松遼汽車買斷耀萊影城100%股權,搖身一變以“文投控股”的新身份上市。
借殼上市后,背靠國資背景和明星股東的文投控股出品了大量影片,包括馮小剛導演的《私人訂制》和《我不是潘金蓮》等。
2016年6月,耀萊影視與吳亦凡所屬公司香港星睿文化達成委托協議,吳亦凡在內地的演藝事務將由耀萊影視全權代理。文投控股當年的股價一路升至最高點26.62元。
一時間,流量滾滾如烈火烹油。
直到2018年,范冰冰偷稅漏稅風波引起影視業地震,作為其主演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出品方的文投控股股價狂跌。也正是這一年,耀萊影城營收出現虧損,影片投資、藝人經紀等其他業務板塊均呈下滑趨勢。
文投控股也受到波及,歸母凈利潤由上年的4億元轉為凈虧損6.9億元,經營性現金流由3億下降至-6.6億,同比下降323.9%。2018年4月,綦建虹稱病辭去在文投控股、耀萊影城的總經理、董事等所有職務。
2021年8月,受吳亦凡涉案影響,文投控股股價再度下跌。從7月22日的3.76元持續跌至8月6日的2.72元。此外,鄭爽、張哲瀚等明星藝人的“塌房”也讓背后的關聯公司股價暴跌。
2021年的娛樂圈整治,似乎讓曾經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們隨時成為不可控風險。
作為虛擬形象,“冰墩墩”不存在人設崩塌的風險。事實上,虛擬IP形象正逐漸成為下一個風口。
一方面,以初音未來、洛天依、A-Soul為代表的新興虛擬偶像產業迅速發展。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70.3%,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
另一方面,傳統產業也開始嘗試虛擬IP營銷,麥當勞、華碩、李寧、歐萊雅、花西子等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借助AR等技術,“次元破壁”成為越來越常見的營銷手段。
對于“冰墩墩”的流量加成,見過了流量魔力和魔力失效的文投控股,這回似乎有些許冷靜。
2月9日,文投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所獲“冰墩墩”特許生產、銷售權益并非獨家授權,且冬奧衍生品銷售非公司主要業務,未來銷售熱度能否持續存在不確定性,冬奧相關業務對業績的影響也具有不確定性。
在文投控股的規劃中,“冰墩墩”隸屬于影視、游戲以外的“文化+”板塊,其功能定位傾向于風險對沖。該公司曾在公告表示:“為應對影視游戲項目的高風險,開展文化產業發展服務,在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同時,也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作用降低風險。”
更冷靜的是股東廈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 1 月 6 日至 2 月 9 日期間,廈門國際信托減持文投控股股票 1000萬股,減持比例 0.54%,對近期的冬奧紅利選擇入袋平安。
和衍生產品相比,文投控股仍然選擇把寶押在主營業務上。但主投的電影《我們的冬奧》原定于1月15日上映,現在則推遲到2月19日,冬奧會則將于2月20日閉幕。
市場順逆
就目前而言,文投控股能在冬奧中收獲多少紅利猶未可知,但它的確亟需一次契機來恢復元氣。
1月29日,文投控股發布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潤-50000萬元到-42000萬元。
文投控股仍身陷泥沼,但國內影視行業已出現復蘇跡象。萬達電影、唐德影視、橫店影視此前均發布扭虧為盈的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度歸母凈利分別為9000萬至1.3億元、1800萬至2700萬元、1200萬至1400萬元。
2月8日,國家電影專資辦發布2021年度中國電影市場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全年票房472.58億元,同比增長56.8%;上映新片572部,其中國產片529部,數量占比92.48%;國產片總票房399.27億元,同比增長57.19%。
文投控股乃至影視行業近年來的興衰起伏,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對流量的過度依賴,和對IP的過度炒作,導致“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傳統的影視生產模式,主創團隊從劇本、選角、拍攝、上映的流程中一般有較高的獨立性,成品是否受市場追捧,主要取決于宣發力度和作品本身,而編劇、藝人經紀、投資人、出品方、播放平臺等在合作關系之余保持一定距離。
近年來這一模式逐漸被互聯網企業打破——自家簽約的網絡作家根據大數據調查結果生產小說,小說發布之初就進行市場推廣, 影視改編隨即跟進,并通過影視作品推出旗下藝人……通過閉環的工業流水線生產,新興資本力圖將市場的不確定性降至最低,但也形成了資源壟斷。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騰訊影業與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共同組成的“三駕馬車”。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騰訊動漫董事長程武曾對外透露,在2020年熱度最高的網劇中,網文改編的比例已提升到60%。
另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顯示,46個上榜IP中,閱文占比超過52%,其中,在最具價值的第一梯隊,閱文占比75%。
IP運作模式的初衷,或許是出于對市場的迎合,但生態閉環及其造成的競爭不充分和生產模式化,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逆市場化。
著名編劇汪海林曾在一個論壇上說過:“我經歷了各種投資人,最好的還是煤老板,根本就不干預我們的創作。房地產商也還好,他們也不干預你創作,但是他喜歡管理。最差的是互聯網企業,有很多他的想法,大數據、流量、大IP,越來越離譜。”
流量時代,汪海林懷念煤老板,就如同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最后一幕,葛優在大紅燈籠下緩緩念出那句臺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