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月24日消息2月24日,國新辦舉行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談到今年工作重點時表示,今年將做好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燃氣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大力推進“新城建”五方面工作。
透露房地產調控操作的新思路 防治矯枉過正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會議明確了房地產政策調控的“四性”,是目前高層對于房地產調控操作的一種新的思路和方向。
會議明確,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精準性協調性。嚴躍進指出,從這里可以看出,連續性和穩定性的表述是過去都有的,而精準性和協調性是這兩年明顯提出來的。其啟發在于,各類房地產政策的出臺,比較精準,防止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要基于客觀的市場和預測做政策。而協調性方面,也要求從良性循環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出臺各類政策,包括金融、土地、行政等政策都需要配合,不要出現政策之間的“打架”。此類表述,對于我們理解今年各地的政策動向和政策效應有積極的作用。
房產市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存量改造成主旋律
針對當前的市場現狀,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過去大規模的增量建設,我們說的就是新的建設,向存量的提質改造和增量的結構調整并重轉變,也就是說,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內需潛力巨大。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認為,這種表述意味著我國住房供應結構的重點轉變,即從過去的增量建設為主,到現在的存量改造和增量調整并舉。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發展日益飽和,宅地資源日益匱乏,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重點一二線城市已經邁入了存量房時代,城市更新成為未來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方向。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均超過50%,其中一線城市北京、深圳、上海二手房成交占比超過65%,其次為熱點二線城市南京、廈門、大連等。
良性循環或成行業關鍵詞 滿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釋放正向政策
本次會議再次強調了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表明良性循環將作為2022年房地產調控的關鍵詞存在。
陳霄表示,不用于以往會議中“滿足合理的住房需求”的表述,本次發布會提出保障住房剛需的同時,還專門提出了滿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這是比較罕見的。自去年以來行業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這樣的表述對于房地產行業而言釋放了正向的政策信號,對于提振市場信心,改善購房者觀望情緒有著積極作用。
保障性租賃住房將迎來大發展 “新城建”概念落地生根
本次發布會還提出,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希望全年能夠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40萬套(間)。新籌集公租房10萬套,棚戶區改造120萬套。同時,還將加快推進長租房市場建設。
陳霄表示,預計2022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將迎來大發展,并且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成為今年的一個工作重點。
本次會議還提出應大力推進“新城建”,也就是我們說的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國家、省、市三級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體系,全面推進智能市政、智慧社區、智能建造,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打造示范基地,加快“新城建”項目落地。
早在2020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6部門印發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新城建”的概念,并確定重慶、福州、濟南等16個城市作為首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2021年,新增天津濱海新區、煙臺、溫州、長沙、常德五個城市,“新城建”試點增至21個。
陳霄指出,這意味著“新城建”將作為新的概念實施于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之中。本次再次提及新城建概念,是對此前會議的進一步落實。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對于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嚴躍進則指出,后續新城建概念和房地產市場的結合程度將增大,尤其是在智慧社區和智慧物業等方面,未來房企需要積極關注。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更符合消費需求特征的產品供給,也體現了住房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導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