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3日電 題:京滬蘇房價倒掛嚴重,或對市場精準研判形成干擾
作者 嚴躍進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
【資料圖】
嚴躍進
近期,深圳某網紅豪宅項目三期開售,又出現樓盤打新可以套利數百萬的現象。據悉,該項目共有664名購房者選237套房,購房成功概率僅有約35%。
項目被搶與其區位、教育等配套有關,而一二手房價嚴重倒掛是其備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京滬蘇三城房價倒掛最嚴重
房價倒掛現象是指在城市某一區域、板塊或地段中,同品質的新房價格比二手房要更便宜。在此市場狀況下,購房行為發生扭曲,產生排隊搶購新房現象,同時滋生了“買到就是賺到”的投資投機心理。
易居研究院統計顯示,全國20個重點城市中,有15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房價倒掛,說明該現象在大城市中并非個案。
房價倒掛差最明顯的城市為北京,其倒掛差水平達到22395元/平方米。而上海、蘇州、杭州等城市的房價倒掛差也比較明顯,分別為21581、16265和10045元/平方米。相對來說,廣州、深圳、佛山、燕郊和東莞的房價倒掛差為負值,分別為-10502、-10183、-7316、-4765和-3823元/平方米。此類城市沒有明顯的房價倒掛現象,其新房總體比二手房要昂貴。
圖1 全國20城房價倒掛差排序(元/平方米)
數據來源:CRIC、各地二手房中介平臺、易居研究院
房價倒掛現象的產生,本質是房價定價體系出現了紊亂或不平衡。即特定區域內二手房價格過高、新房價格過低。
房價倒掛滋生“打新”操作
由于房價倒掛,新房市場出現了“房價洼地”,因此認購市場中就出現了風險較小,空間較大的“無風險套利”現象,即打新。
因此,近期一些大城市市區新房市場往往出現了一房難求、排隊搖號、萬人哄搶、打新“黃牛化”、偽造資格獲取房票、代持炒房、假結婚假離婚等亂象。這背后,“買到就是賺到”、“搖中新房暴賺2000萬”、“中簽即躺賺”等負面消息也明顯增加,極大地干擾了房地產市場秩序。
統計顯示,上海、北京和蘇州的打新獲利最高,其分別為309、280和251萬元/套。該獲利空間相當于在三四線城市可以輕松買一套豪宅,誘惑力非常大。
從統計情況看,包括廣州、深圳、佛山、燕郊和東莞等城市由于沒有明顯房價倒掛現象,所以打新獲利空間相對小,打新操作進而也會相對少。
從實際反饋的情況看,此類城市個別板塊和個別新開盤項目也存在打新現象,如此前廣州海珠區部分新盤開盤后,也存在賺取差價動機和搶購的操作。當然,由于粵港澳大灣區存量房規模較大,所以二手房價格上漲受牽制,其客觀上使得房價倒掛現象有所弱化。
另外,雖然青島、合肥和重慶等地存在一定打新獲利空間,但若考慮到此類城市二手房在降價,因此,實際過程中一般不存在打新的套利空間。
圖2 全國20城市區“打新”的獲利情況(萬元/套)
數據來源:CRIC、各地二手房中介平臺、易居研究院
如何應對房價倒掛?
房價倒掛現象和打新操作對房地產市場供求兩端造成了扭曲,產生了很多負面問題。不僅令購房心態扭曲,刺激了投機需求活躍,同時對房企的認籌、開盤工作造成干擾,甚至會加劇房企資金緊張、造成樓盤滯銷等經營風險問題。
從今年上半年大城市新房交易市場看,房價倒掛現象對市場的整體精準研判產生了重大干擾。這會對政策決策產生誤導,影響政策出臺的精準性和及時性。
當前,部分城市對于打新操作進行了整頓,包括嚴查中介機構和違規房企、勸退部分購房者認籌、暫停開盤計劃、調整搖號規則和認購規則等,這都值得肯定。
我們認為,房價倒掛也和市場行情走勢有關。一方面,各地從房企盈利、優化營商環境的角度出發,預售許可和限價政策略有放松。另一方面,二手房拋售潮背后必然帶來房價自主下調。這兩者結合起來,三季度房價倒掛現象或將有所減弱。
當然,要真正治標治本,我們不能寄希望于短期變化,而要從供求平衡關系修復、科學定價體系建立、購房秩序引導等角度入手解決根本問題。唯有這樣,才能根治此類扭曲的市場現象、平衡各方利益,最終促進購房市場的公平有序。(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