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空調、熱水器等家電的使用頻率大幅增加,故障導致的維修糾紛也逐漸增多。連日來,本報不斷接到市民來電,稱在家電維修中遭遇煩心事。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市民在遇到家電修理問題時,因為輕信網絡上的信息吃了虧。
案例一
網上搜電話招來“李鬼”
市民卞女士住在廣陵區運河北路某小區,8月4日,卞女士發現家里的海爾熱水器不能正常使用,卞女士想打海爾品牌客服熱線,就利用網絡查詢客服號碼。
百度上鍵入“海爾熱水器維修服務”關鍵詞,卞女士很快搜索到一個400開頭的“海爾服務熱線”,卞女士隨即打電話給對方。
對方上門后,一番查看,表示卞女士家熱水器的控制器壞了,“幫助修理后,當時能用,要了我300元維修費,可沒等幾天,熱水器又壞了。”高溫天,熱水器用不了,洗澡是個難題,卞女士急得再打對方電話。電話先是不通,后來打通了,發現卞女士情緒激動,對方看瞞不過卞女士了,直接讓她打正規的海爾售后電話。
“這時我才知道對方是假冒海爾的客服人員,感覺吃了個悶虧,錢也要不回頭了。”卞女士事后回想,自己在對方上門時,也詢問過他們“是不是海爾客服的人”,當時對方還把開給別人的維修票據展示給卞女士看。卞女士看到票據上寫有“海爾”字眼,于是就輕信了。目前卞女士已經聯系上正規海爾客服,客服人員上門后很快把卞女士的熱水器修好了,并告知是小問題,維修費用不會超過50元。因為在保修期內,卞女士未花任何維修費。
案例二
網上找來維修工開出“天價”
市民文女士家住邗江中路140號某小區,8月2日,文女士發現自家衛生間廁所漏水,她在58同城上找了維修師傅。
“對方來了兩個人,認為是廁所防水沒有做好,說要用他們自己帶的一個膠水。”文女士說:“膠水是68元每斤,對方把膠水弄好后,按照膠水使用量,一算價格是3000多元。”
對方報出的價格,文女士認為開的是“天價”,一口回絕對方,雙方就在文女士家里發生爭執。見對方情緒越來越激動,身上還有紋身,文女士感到害怕,于是趕緊叫來民警。
警方將雙方帶到派出所,在民警協調下,最后雙方以不到500元了結此事。“現在想想,如果要給3000元,那明顯是被人宰了一刀。”文女士說。
提醒
山寨維修人員套路多,市民不要輕信400電話
揚州市家庭服務協會維修專委會主任張杰介紹,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上預約上門維修成了熱潮,但由于網絡本身的虛擬性,消費者很難辨別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很容易導致上當受騙。
張杰以卞女士的遭遇介紹,“很多人從網上搜到的都是400開頭的電話,給人以一種很正規的感覺,實際上這些電話都是沒有經過認證的,400電話花錢也容易辦理,市民千萬不能被迷惑。”張杰說,另外,很多網站和搜索引擎由于自身利益關系,對于涉嫌虛假的信息,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篩選,也讓整治網絡虛假不良信息的難度增大了。
如何防止“套路”維修,保障服務質量、確保價格公道?張杰表示,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家電維修服務業的法律法規,為消費者維權和職能部門執法提供有力依據;另一方面,可構建維修人員黑名單制度或評級認證制度,強化信用監督,清理劣跡多、投訴多的維修機構和人員。
鏈接
避免維修陷阱給你支三招
1.詳細填寫維修單。消費者應要求維修人員詳細填寫承修單據或保用憑證,注明維修產品的名稱、型號,故障現象、修好時間、更換零配件的名稱、維修費用、保用期限等事項。一旦發生糾紛,保留相關憑證也是維權的重要保障。
2.仔細閱讀保修卡。各個廠家的產品保修期不一致,應仔細閱讀商品保修卡,知曉自己所購產品的保修期限,避免被維修機構工作人員“忽悠”。
3.核實維修機構資質。要仔細查證維修機構資質,不要輕信網絡上各類維修廣告,不要隨意撥打網絡上的維修電話。
關鍵詞: 維修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