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出行的剛需,電動自行車憑借輕便快捷的特點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無論是繁華都市或是偏遠小鎮都能看到它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據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經由前一年的2.5億臺增加至近3億臺。除此之外,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下稱新國標)正式實施,業內預計新國標實施后三年內新的兩輪電動車消費需求將集中爆發。
無論從人們出行偏好或是行業規模來看,電動自行車正愈發成為中國人最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近年來頻發的電動自行車充電事故卻也使其充電難的問題和安全痛點進一步暴露。據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接報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1萬余起,較前5年增長33.3%。2013年以來,全國因電動自行車火災死亡人數高達233人。這其中,充電環節首當其沖,據央視財經此前報道,電動自行車火災的75%都是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的。
現象來看,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是全國上下面臨的普遍問題,盡管各地均對此采取相應措施,但依然屢禁不止。除此之外,充電器不合格、車輛線路老化、短路等也是導致電動自行車充電事故的主要原因。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高發,8月10日,南京市安委辦發布《關于強化生產經營單位對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將電動車“進樓入戶、電瓶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行為和駕駛電動車未佩戴安全頭盔、闖紅燈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一并納入對員工的績效考核。
顯然,電動自行車巨大的室外充電需求目前并未能得到很好滿足,而充電安全的痛點不僅給物業安全管理造成困擾,也對普通用戶造成不便。基于此,自2016年以來,不少企業主打安全牌切入電動自行車充電租賃領域,通過集中投放充電樁和充電柜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2018年發布的相關通知也提出,鼓勵新建住宅小區同步設置集中停放場所和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故障報警等功能的智能充電控制設施。
而如今,這一被類比為電動自行車共享充電寶的“生意”似乎正逐漸走向正軌,不僅行業推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運營服務相關團體標準,頭部服務商小綠人也于日前獲得了數千萬元B+輪融資。除此之外,出行平臺哈啰出行和滴滴也分別于去年和今年先后推出了電動自行車換電服務。綜合來看,電動自行車正加速走向集中充電換電。
小綠人獲騰訊數千萬元B+輪融資,青桔試水智能換電
繼2019年4月獲得復星集團億元級獨家投資后,小綠人再獲騰訊數千萬元B+輪融資,資本對于這一賽道持續關注。
據相關媒體報道,北京市小綠人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圳市騰訊創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后者由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100%持股。公開資料顯示,小綠人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電動自行車充電服務商,生產運營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充電柜,為自行車、電摩托和電三輪提供戶外公共充電服務,并為外賣、快遞行業提供充電解決方案。其產品具備自動斷電、防雨防雷、自動滅火等安全屬性。
作為最早入局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服務行業的幾家企業之一,小綠人可謂頗受資本看好,自2016年以來已獲得4輪融資。在資本的加持下,截至目前小綠人已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10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微信累計注冊用戶370萬。據其官方宣稱,其用戶付費轉化率達92%,另據36氪報道,小綠人2018年營收1.5億元。此前,小綠人創始人蔡篤滿還曾透露2017、2018連續兩年整體盈利。
在2019年獲得復星億元融資之時,蔡篤滿曾對相關媒體表示,與類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比較,電動自行車充電網絡是一個巨大的存量市場,不是產業發展驅動,而是安全管理驅動。除此之外,得益于設備造價及安裝成本低、無需專門場地、用電容量小等特點,行業規模迅速擴張成為可能。彼時小綠人方面還表示,該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擴大規模、增加產品線以及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
而另一家行業新秀“充電星空”創始人兼CEO蔡文林對此也持類似觀點。在他看來,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事故是小區物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小區用戶同樣需要安全便捷可靠的充電設施,因此電動車充電是剛性且高頻的需求。但他同時也指出,相較其他共享經濟,充電樁行業客單價低、推廣成本高,投入產出比并不算優勢,融資是擴大規模的關鍵。
以小綠人為例,其收費標準為:使用充電樁充電,每4小時收取電費1元,不涉及儲物費;使用充電柜充電需支付電費及儲存費,電費0.4元/小時,儲物費白天0.2元/小時,晚上0.1元/小時。充滿后會自動斷電,不再繼續扣除電費。盡管這一收費遠低于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但對于電動自行車用戶而言,使用充電樁的成本依然高于舊有方式。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普及面臨的一大難點在于用戶習慣,需要企業繼續提升精細化運營以降低用戶使用成本。
據悉,小綠人以外,目前具備一定規模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換電服務商還包括易充充電、易快充、E換電、飛哥換電等。
除此之外,兩大出行平臺哈羅和滴滴也先后推出電動自行車換電服務。哈羅出行于去年6月與寧德時代及螞蟻金服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推出兩輪電動車基礎能源網絡“哈啰換電”,三家首期共同出資10億元。服務哈羅旗下電單車的同時,“哈啰換電”還為符合新國標以及電池標準化的兩輪電動車提供換電服務。在哈啰出行創始人兼CEO楊磊的想象中,兩輪電動車能源服務“會像水電煤那樣普及”。此后,哈啰出行于當年11月與福建省寧德市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哈啰出行、寧德時代和螞蟻金服的三方合資公司寧德智享正式落地。今年4月,寧德智享還獲得上市公司中恒電氣2億元投資。
哈羅動作頻頻,滴滴旗下共享單車品牌青桔,也于近日在其新車發布會上首度亮相解決電單車續航痛點的青桔智能換電柜。今年5月,青桔與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旗下國網什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兩輪出行能源服務展開深度合作,雙方共同運營的共享電單車業務正式開啟。而青桔換電的推出也與之密切相關,據悉,目前該智能換電柜已在武漢小規模落地,主要針對青桔電單車的換電服務,未來考慮向更多合作伙伴開放。而作為電動自行車換電高頻場景,美團配送也于去年宣布與鐵塔能源合作,為美團配送騎手提供換電服務。
服務自身的同時,巨頭先后加碼電動自行車換電無疑也顯示出了該領域日益提升的熱度。申萬宏源此前更是在研報中指出,換電模式可能會在兩輪電動車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預期2020年將成為換電元年。
團體標準立項,各地加快公共充電設施建設
隨著市場層面的變化及相關設施的投建使用,各方對于建立相關行業標準的呼聲也在提升,業內人士認為標準的建立是推動行業更加規范化、加速充電樁、充電柜產品走進更多社區、商圈及寫字樓的關鍵。而如今,與終端密切相關的運營管理標準的建立已率先被提上日程。
7月16日,由中國自行車協會組織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運營管理服務規范》團體標準立項研討視頻會成功召開。會議明確,為更好規范電動自行車集中充換電設施運營管理,將制定《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運營管理服務規范》團體標準。該團體標注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自行車協會雙歸口管理,開展立項、征集起草單位、組織編寫、聯合發布等工作。
據悉,該團體標準涉及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在運營服務中存在的充換電設施不規范、標識不清晰、安全提示不足、平臺無法互聯互通等實際問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指出,團標項目的制定可有效引導電動自行車由過去的分散性充電到集中性充電,一方面對消費者安全性充換電提供了有效措施保障,另一方面規范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充換電企業運營的產品質量、運營管理服務等。此外,他還表示此項團標的制定對電動自行車標準體系及行業后期實施評價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更值得欣喜的是,基于社區居民的需求和公共安全痛點的解決,不少地方也在自發推進相關設施的引進和投建。北京市朝陽區今年8月部署了《朝陽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推廣建設實施方案》,重點提出將在2020年11月底前,在全區居民小區(村)、商業樓宇等公共區域及企業內部加快推廣建設電動車充電設施,力爭實現全區所有居民小區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此前,北京市石景山區于2019年年底實現公共充電口與電動自行車配比率由1:20提升至1:5。
北京以外,重慶市也加快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據悉,2019年11月以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在重慶136個小區及商圈建成了擁有上萬個端口的低速車充電樁網絡。其相關負責人介紹稱,未來將建成覆蓋重慶主城和所有區縣的低速車配套設施,今年內計劃建成3萬個充電端口,未來2-3年內將建成8萬個充電端口。而據相關媒體2019年報道,上海市將于3年內鋪設8萬臺電動自行車充電設備,50萬充電模塊。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相關標準的落地、企業層面運營管理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人們使用習慣的培養,電動自行車有望走向集中充換電,眾多用戶長期以來充電安全及便利性的困擾也有望得到更好解決。而對于仍在擴容的電動自行車市場而言,這無疑也是個一大利好。
關鍵詞: 電動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