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進度并不一致。
日前,釘科技注意到DSCC的一個數據:microLED電視到2026年大約僅占到整體市場的0.1%。
單看這個數據,確實會認為micro LED電視的發展進度太慢。但如果從增長趨勢來看,其實micro LED電視的發展速度并不算慢。
機構預測顯示,micro LED電視的市場規模有望從2020年的2500萬美元,上漲到2026年的2.28億美元。也就是說,6年大約成長了10倍。
只是,2.28億美元的規模和電視整體市場來說,顯得太小。另外,橫向對比來看,OLED電視經過6年發展,2019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足見micro LED電視的成長速度依然不夠快。
是microLED電視不好嗎?當然不是。從技術來看,micro LED顯示技術具有諸多LCD乃至OLED都不具備的優勢,其不僅在亮度、分辨率、色域、反應速度和使用壽命上均有卓越的表現,而且因為背光源、彩色濾光片等結構,可以做到接近無邊框視角,屏占比達99.99%,外觀及顯示效果都更為驚艷。
有人如此評價micro LED:其他自發光顯示技術能實現的,Micro LED基本能實現,而Micro LED能實現的其他顯示技術則未必。
但技術先進不意味著能規模發展。目前來看,Micro LED制程工藝尚未成熟,良率和效率都上不去,真正量產規模化生產存在諸多挑戰。
一些電視品牌,如三星、康佳、利雅得等企業發布了Micro LED電視,但價格都貴的驚人。
例如,三星146英寸The Wall的價格接近4億韓元至5億韓元(約239萬元至298萬元),康佳8K microLED電視售價高達888萬元,利亞德135英寸Micro LED電視,定價為17萬元左右。顯然,這樣的高價是無法規模發展的。
此前,利亞德透露其Micro LED技術的生產良率達到99%。但專業人士指出,99%的良率并不盡如人意,Micro LED燈珠十分密集,良率達到99.9999%甚至99.999999%,Micro LED電視才具有價格競爭力。
高昂的價格是Micro LED電視市場成長的主要阻力。OLED電視此前也遭遇類似的情形,但隨著LGD在面板產能和技術方面的突破,OLED電視陣營在快速擴大,價格也加速親民化。
如今,LG、創維、海信、小米、華為等主流企業都加入到OLED電視陣營,OLED電視價格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下探,不少品牌65英寸OLED電視價格都已經降到了萬元以內,形成了普及勢頭。
DSCC數據也顯示,2020年的全球電視總出貨量將達2.33億臺,較2019年減少9.2%。其中,液晶電視的出貨量預計較上年同期下降9.6%,至2.294億臺,而OLED電視的出貨量將同比增長26.7%,至300萬臺。
在電視大尺寸市場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激光電視,自誕生以來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據奧維云網數據,2015年到2020年激光電視復合增長率213.8%,到2022年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將突破100萬臺,銷售額達到118億。
很顯然,隨著液晶技術的迭代和OLED、激光等新型顯示技術的高速發展,未來10年Micro LED電視都難以走進尋常百姓家。對于Micro LED顯示技術來說,更大的發展空間很可能是在商用市場,而不少消費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