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十區全年成交228宗地塊,涉宅115宗,土地出讓金總額2506億元,僅次于上海(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
而限房價出讓、未來社區帶方案出讓、“三條紅線”等,都給杭州土地市場帶來了變化。
關鍵詞:雙限時代
今年出讓涉宅地皆限房價
2019年7月29日,杭州土地出讓開始實行“限地價、限房價”(以下簡稱“雙限”)。因而到了2020年,一個最大的改變是,全年出讓的涉宅地塊,清一色地限定了房價。
房價已經被限定了,那么拿地價格越高,利潤就越微薄。以往“一擲千金”的房企也不得不開始精打細算。
從各個地塊的新房限價來看,除了臨安、富陽等少數板塊略有提高之外,大多數持平,6.98萬元/m2的天花板未突破。
而縱觀全年出讓的115宗涉宅地塊,樓面價創下新高的僅有臨安、富陽、祥符、之江轉塘、未來科技城等少數板塊。
更多的板塊地價正在回落,例如剛需板塊臨平新城,地價回落至2017年水平。蕭山所前鎮的地價,近三年來也是原地踏步。
關鍵詞:三道紅線
本土房企拿地機會大增
“雙限”后,一個較為明顯的變化是,本土房企的拿地機會增加了,這在今年尤為如此。說到底,“雙限”之前,“不差錢”的外來房企往往會成為最后的贏家;而“雙限”之后,一些管理成本高企的房企,以及對利潤率要求高的房企,只能放棄拿地。
而受“三道紅線”監管新規(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大于1倍,踩線者將限制融資)的影響,一些踩紅線的激進房企只能收縮拿地戰線。這就給了沒有踩線、又有一定資金的本土房企更多機會。
今年杭州土地市場的“王者”非濱江房產莫屬,全年拿地13宗,拿地金額達381.78億元,牢牢占據今年房企拿地榜榜首。排在第二的綠城,全年拿地11宗,拿地金額236億元。
除了濱江、綠城兩大頭部本土房企之外,今年也有不少中小本土房企滿載而歸。例如興耀,年初封頂價勇奪蕭山市北星漫里項目,8月以11億元撿漏南部臥城宅地,9月再次豪擲23.7億元拿下浦沿宅地。再比如9月18日的大關寶地爭奪戰,中豪以33771元/m2的樓面價成功勝出。
關鍵詞:未來社區
地塊帶方案出讓
未來社區,也給今年的杭州土地市場帶來變化。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未來社區”。
未來社區就是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根本目的的人民社區,是圍繞社區全生活鏈服務需求,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價值導向,以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能源、物業和治理九大場景創新為引領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簡而言之,就是對未來生活住區的一種探索。
6月16日,望江新城地塊經過83輪激烈角逐,最終由濱江房產以近62億元總價收入囊中。望江新城地塊系杭州掛牌出讓的首宗未來社區用地,地塊帶方案出讓,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為何要帶方案出讓?顯然這是要確保未來社區高標準建設。
據悉,浙江省首批24個未來社區試點項目中,凡是新建項目涉及到的土地,均須帶方案出讓。目前杭州已有三個未來社區完成土地出讓,除了上城區始版橋社區(望江新城)之外,還包括由綠城、萬科、華潤三家房企分食的蕭山亞運社區,以及由融創競得的錢塘新區云帆社區。
未來社區改變了土地出讓的要求。房企拿地不再是一錘子買賣,不僅要確保方案、場景的落地,還要涉及建成后的運營和服務,這就對房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行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