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的設立恰逢其時,讓我們倍感振奮。”有房企創投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五天前,北交所“橫空出世”,不僅點燃了新三板的資金熱情,也成為創投圈的爆點事件。這其中,有一批隱秘又兇猛的房企創投手,它們將觸角伸到互聯網、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北交所的設立,更是令其大受鼓舞。
按證監會所言,北交所將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總體平移新三板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同時,實行連續競價交易,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自次日起漲跌幅限制為30%。
“北交所差異化的制度安排,是適應市場現狀與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將持續推動‘募投管退’良性循環。”上述負責人稱,中小企業上市將有更多通道,流動性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質量也有望整體提升,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均衡發展與優化升級。
受政策利好刺激,新三板精選層、創新層個股股價持續沸騰;9月6日,新三板精選層股票全線拉漲,截至收盤有3股實現漲停,無一股下跌。此外,A股滬深兩市成交額已連續34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資本市場改革加速落地的信號持續釋放。
多家房企創投人士表示,資本市場改革、科技創新賽道火熱,均對其投資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未來將持續關注“專精特新”高成長型企業,助力優質中小企業發展。
房企也有個創投圈
說起創投,很少會有人聯想到開發商,多是紅杉資本、IDG資本、高領資本這類機構。擅長蓋房子的開發商,還擅長風險投資嗎?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日前,想做“中國麥當勞”的和府撈面完成8億元E輪融資,創國內餐飲行業粉面賽道最高融資記錄。在這場資金熱潮中,龍湖資本現身,去年11月和府撈面完成D輪融資時,也可見其身影。
除了重金押注的新消費賽道,龍湖資本還熱衷科技類投資,從家庭機器人研發生產商“賦之科技”、商用清潔機器人頭部企業“高仙機器人”、到健康險科技公司“暖哇科技”等,龍湖資本發起過的投資動作已達到10次。
值得注意的是,龍湖資本并非行業孤例。7月份,長春圣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由戰略投資方遠洋資本領投,原股東持續加投。圣博瑪系醫用級聚乳酸原材料生產商,推出了據稱能改善面部皺紋的“童顏針”。
除此之外,碧桂園創投、保利資本等擁有房企背景的資本,均加入創投大軍。據克而瑞統計,百強房企自2014 年以來創投項目逾 200 例,超半數 TOP 30 房企參與創投,僅2020年房地產整體投資金額便近6000 億元。
在悄然壯大的隊伍中,碧桂園創投“后來居上”,目前已投資超50家企業,其中8家成功IPO,8家已完成下一輪募資。賽道方面,主要圍繞產業鏈、硬科技、大健康、新消費進行投資,其中45%的項目分布于先進制造、半導體、碳中和領域。
北交所的設立,讓這些隱秘的創投手也興奮不已。
碧桂園創投管理合伙人代永波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對產業資本而言,北交所的設立既是機遇,也是責任。未來,將基于自身市場定位,在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過程中繼續發揮作用,以更積極的狀態參與到輔助創新創業的事業中。
某房企創投部門負責人也稱,像工業傳感器、儀器儀表、核心零配件、新材料等品種繁多、單品市場容量小、品類差異大的行業,企業能做精但較難做大,難以在原有市場體系上市,很難受到資源覆蓋;而這些行業又恰恰是我國工業的基礎行業之一,相對容易“卡脖子”的領域。
“北交所的建立,是我國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為特定行業提供了很好的融資渠道和退出渠道。”上述負責人認為,同時為這類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上市渠道,有利于引導創投資金向這些特定領域投資和布局,為行業發展引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期待更多細則出臺
北交所脫胎于新三板,而新三板自誕生時起便與高新技術發展息息相關。多家券商認為,北交所的設立將助力解決中小型科創企業的融資難題,尤其要關注“特精專新”屬性突出的公司,機械、化工、信息技術、醫藥生物等領域,均需長期關注。
資本市場改革風向漸漸明晰,房企創投風格是否會受到影響?
對此,代永波告訴第一財經,很期待進一步的細則出臺。不過,北交所的設立,對其所在機構的投資邏輯沒有影響。一直以來,碧桂園創投堅持“抓兩端”,關注優秀初創企業,尤其有高技術壁壘的中小企業,專注“投早、投小、投新、投長”。
但他繼續表示,北交所的設立,將對后續投資領域有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我們會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投資主題,持續推進投資方向的擴展,把以前覆蓋不夠的領域納入到投資范圍,比如新材料、工業傳感器、儀器儀表、核心零配件、工業軟件等。”
總體而言,北交所提振了房企創投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信心。未來,碧桂園創投會持續關注前沿方向,早發現、早投資、早培育,為自主創新創業型企業的“起跑”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地產開發日漸逼仄的盈利空間,房企創投還大有可為。此前融創等多家房企布局房產經紀相關賽道,并借助IPO分享了不菲收益;有房企在談到創投綜合收益率時,同樣表示可達到兩位數。
以碧桂園創投為例,據悉其投資分為戰略型投資與財務型投資兩塊。其中,戰略型投資更考慮與集團的戰略協同,對財務數據的要求不會特別嚴格;財務型投資則和市場化機構的判斷標準趨同,在一定的投資總額預算內,進行綜合的投資分析和價值判斷。
賽道選擇也是重中之重。與一些唱空聲音不同,碧桂園創投認為,地產行業依然存在大量機會和空間,在內外部技術、商業模式的迭代中,行業將被深度重構。因此,它將部分資金投向了地產產業鏈,包括AI建筑企業“小庫科技”、中國建筑防水頭部企業“卓寶科技”等。
在這之上,關注外部的高科技、新經濟模式,與母公司主業互動,產生協同效應。據悉,碧桂園創投分拆出了八個細分賽道,包括半導體、大健康、國潮新消費、新能源科技、先進制造、產業鏈上下游、物流及供應鏈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其他房企的投資邏輯雖各有千秋,但均非常關注科技賽道。保利資本的投資觸角涵蓋人工智能、建筑設計、半導體、零售商超等領域;越秀產業基金近年來先后參投了汽配電商巴圖魯、匯量科技、極飛科技等;金地資本的投資涉及人工智能、芯片研發、生物科技等。
業內分析師稱,隨著地產行業增速放緩,房企整體營收和利潤規模增長出現拐點、日趨下行,因此在做強主業之余,把觸角延伸到地產外的多元領域,尋求新增長點。而創投是連接人才、技術等資源的有力渠道,同時可賦能傳統地產行業,推動其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投資是一項長期事業,房企雖是城鎮化浪潮中的“老手”,但在創投領域仍算“創業者”。“賽道和基因都要求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目光長遠。”有房企創投人士稱,必須保持創業者心態,爭取成為投資圈的引領者,同時為集團業績增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