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記者 張曉蘭)10月21日, 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發布《中國租賃住房分類標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結合我國租賃市場實際,劃分出服務式公寓、生活方式型公寓、宿舍型公寓等7類產品。同時,報告指出,當前租賃住房類型整體呈現出明顯的“正金字塔”形態,滿足年輕人需求的青年公寓占比超過80%,而高端公寓比例僅為1.35%。
首提住房租賃7類產品區分標準
報告認為,當前行業、企業、市場三端均處于邁進標準化發展軌道的臨界點。基于政府監管層面以及租賃住房企業、資本市場、消費市場等層面的痛點,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通過梳理對比美、德、日三國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租賃市場實際提出“租賃住房產品分類5P模型”,即租戶需求(People)、地理位置(Place)、租金水平(Price)、產品裝修配置(Product)及具象體驗(Physical Evidence),并依此首次提出服務式公寓、生活方式型公寓、青年公寓(舒適型)、青年公寓(緊湊型)、宿舍型公寓、租賃式社區(青年型)、租賃式社區(家庭型)等7類產品的詳細區分標準。
以此為指引,政策端可精細化施策,針對性向新市民、青年傾斜供給,并在規劃、建設、運營、融資等不同環節,有的放矢地針對不同類型的租賃住房,進行政策制定和行業監管。
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飯店協會公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趙然表示,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在政策端與市場端已經達成了共識。現在,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快速落地、擴大供給的問題,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將驅動行業向標準化、精細化、職業化發展轉軌。借由租賃住房分類標準的契機,目前行業由于缺乏產品分類標準而產生的痛點和問題將迎刃而解。
各類租賃住房中青年公寓占比最大
報告指出,我國租賃住房類型整體呈現出明顯的“正金字塔”形態:滿足年輕人需求的青年公寓占比最大,超過80%;其次是滿足新市民需求的租賃式社區,占比超過10%;面對企業基層員工的宿舍型公寓占比8.62%;高端公寓比例僅為1.35%。
從地域分布來看,青年公寓主要集中在人口凈流入的35個城市,其中以珠三角城市、長三角城市為主,京津冀城市為輔。在城市中的分布雖然較為分散,但仍有規律可循:一是靠近熱點就業區域,二是鄰近公共交通樞紐,特別是地鐵站。
報告同時指出,當前供需層面仍然存在著“戶型錯配、價格錯配、位置錯配”的問題,因此,迅速提供有效、標準化供給,才是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的途徑。
報告預測,保障性供給作為基石、市場化供給作為有益補充,兩駕馬車并行的“雙軌制”將成為我國住房租賃行業的顯著特點。其中,青年公寓、租賃式社區、宿舍型公寓這三類以新市民和青年人為主要客群的產品,都會有相當一部分項目進入保障性租賃住房行列,與市場化租賃住房并存。而高端公寓面向的客群具有很強的支付能力,租金水平高、項目出租率和續約率能穩定在較高水平,則基本以市場化運作為主。
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楊許麗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