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持,房地產市場穩字當頭
房地產行業目前處于什么樣的戰略地位?“十四五”規劃提到,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房地產行業的穩健發展,正是今后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之一。新政策帶來行業新發展風貌。當前房地產行業要求“去泡沫化”“去刺激化”,展現出了求“穩”的新面貌。
當然,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總量的大頭之一,同時回歸滿足人民對美好人居的需求,房地產行業在面臨市場諸多變動時,不乏政策調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房地產市場風險總體可控,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報告指出,房地產政策基調未變,但未來將注重平穩發展。雖然近期房地產調控政策在融資端出現了一定的緩和跡象,但三季度報告對于房地產相關政策基本延續了二季度報告的表述,主體部分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增加了“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由此可見,一方面,政策后續會更加注重平穩,避免給行業發展帶來劇烈波動;另一方面,對于住房消費端融資上應該還是會有所保障;最后,政策堅守底線,風險因素可控。
11月12日,銀保監會重磅發聲,表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健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11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登劉鶴署名文章《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落實好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順應居民高品質住房需求,更好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財富增值,房子仍是有利渠道
就目前數據而言,房地產增幅回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房地產行業“無腦暴漲”的時代已經正式結束。想要像10年前一樣,閉著眼睛買房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但是,房子仍然是我們財富增值的有利渠道,因為房子是絕大多數家庭最底層的核心資產,在家庭資產負債表里,住房占到了整個家庭資產的90%以上。房子是“家”的“載體”,這個在從前到如今再到未來都是絕大多數人生活剛需的行業,顯然有著難以取代的存在意義。剛需性需求行業,短期內或有波動,但只要需求一直在,且無替代產品,其波動便會呈現周期性。
所以,好的置業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仍然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一大方式。作為這么大的資產占比支出,置業者在買房時,務必綜合考慮這筆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增值性。為此,當下買房就應該選擇具有核心價值的區域和樓盤,否則很可能買到了降價貶值的“損盤”,得不償失。
擦亮眼睛,核心價值需看這幾點
在置業前,可結合政策導向以及置業核心價值偏向,考察項目的保障性和置業配適度,防止出現盲目置業而導致入手降價貶值的“損盤”。好盤的價值不言而喻,但如何衡量一個新盤是否好盤,就需要置業者擦亮眼睛,了解置業的極大核心價值點,進行參考比對。
置業的核心價值點不外乎地段、戶型、配套,以及項目開發商等是否穩定可靠。不同的人群對于核心價值點的偏向可能有所側重,但總體而言,基本上有兩種類型: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剛需置業者;滿足投資需要的投資置業者。把握這兩點,作為置業者,就更容易結合自身的需求匹配到合適自身的置業項目,避免在眾多“光鮮亮麗”的樓盤中挑花了眼。
剛需置業者:利好兌現期不可太長
就剛需型用戶而言,利好兌現期不可太長,剛需型或為家庭型置業者,或為個人生活需求置業者,都需注意這一點。
個人型置業者購置偏好顯而易見,更考慮便利性、商圈布局及戶型。地塊交通網絡可以成為首要置業參照點,考慮該地段是否能夠滿足個人通勤出行便利需求;其次考慮項目商圈布局,是否能滿足個人休閑娛樂生活追求;戶型的考量同樣是個人型置業者的置業核心價值點之一,他們大多追求生活品質,對于戶型舒適度的要求同樣不低。
家庭型置業者,排開自身生活品質追求,更多地需要考慮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剛需”。因而,對這類置業者而言,要考慮的幾個核心價值點在于:項目的生活配套是否完善,如教育、醫療、休閑運動等配套,考慮該項目能否為家人提供優質的教育和醫療等資源,相關配套優質、便利也是對置業者的“解放”;其次是對于戶型和周邊環境的舒適度的考量,因為舒適合理的戶型布局、綠色健康的生活環境,可為家人提供高品質的居所,更利于孩子的成長和老人的身心頤養。
需注重核心價值點
對于投資型置業者而言,則可以酌情考慮利好兌現期,用發展的眼光衡量項目。需要看到更多隱藏在水下的冰山,所以要有應對長期緩慢收益的耐心。需要考慮的幾個核心價值點在于:項目所在區域未來的地塊規劃,如創新型產業區規劃;項目交通樞紐布局,現有以及規劃中的交通網是否完善,與城市中心板塊的通達程度;商圈布局情況以及生活配套建設情況等。
關鍵詞: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