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深圳新版二手房交易網簽系統正式上線,通過與多部門的數據對接,將掛牌、委托代理、產權核驗、購房資格查驗、網簽備案等二手房交易全流程納入政府監管體系。那么,交易規則的改變對深圳二手房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11月19日新系統正式上線后,市場對于新系統關注度非常高,但市場交易活躍度也并沒有因交易規則的改變而受到過大的影響。截至2022年1月10日,新版二手房交易系統內已完成委賣合同簽署32554宗,完成委買合同簽署1946宗,累計完成交易網簽備案790宗。
不過,經后臺核查,新系統內的成交方式主要為“買賣雙方代理機構均為同一機構不同經紀人”,或“形式上買賣雙方代理機構雖為不同方,但本質上卻同屬一個集團/加盟體系內”,而真正意義上的跨機構聯賣(雙方經紀機構非同一集團、體系內機構)案例,則發生在2022年1月4日,由深圳本土頭部企業樂有家與世華地產握手完成。
深房中協認為,單邊代理在目前仍處探索階段,長期以來業內受傳統多邊居間服務模式影響深遠,短期內行業轉型與變革是有難度的,這其中,最難的就是思維的轉變,希望業內會有更多的機構放下以往的“成見”與思想包袱,積極轉變思路,逐步拆除機構間的“藩籬”,擁抱“聯賣”,真正為消費者帶來有價值的服務體驗。
深圳新版二手房交易網簽系統最重大的變化就是在國內首次引用了“單邊代理”模式。據悉,“單邊代理”模式,即買賣雙方通過獨立委托,與受托中介機構形成單邊委托關系,中介方“各為其主”,只向自己的委托人負責,以爭取委托方在實際交易中的合法利益最大化。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認為,新系統中買方可委托的中介數量不受限制,而賣方則至多能委托三家機構進行銷售。同時,第一家受托機構將會在委托期限內獲得房源優先銷售權即房源“獨家”銷售權力,待第一家機構委托期滿后,后續替補,這樣就避免重復委托造成的資源浪費及糾紛隱患。房源“獨家”銷售將會倒逼賣方更為謹慎地選擇為其服務的中介。
曾經燥熱的深圳二手房市場在2021年迅速降溫。據深圳房地產信息網統計,2021年深圳共成交40699套二手房住宅,同比2020年減少57.3%,創下近15年來新低。另據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統計到的二手房網簽數據,2021年全深圳二手房網簽(含自助)44375套,相比2020年120295套的網簽量,下降幅度達到63.1%,創下深房中協有二手房網簽量數據統計以來的新低,更是自2007年以來二手房網簽量首次低于新房成交量。
如今,樓市“去杠桿”、“去泡沫”仍在持續加碼,二手房參考價“調控利器”被越來越多的城市使用。此外,深圳二手房交易實施單邊代理也給市場帶來一定影響。深房中協認為,當前全國樓市在監管層放出“兩個維護”以及“房地產依然是支柱產業”的表態下,對此前全面收緊的調控政策有所松動,但這種調整依然是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以滿足正常購房需求為出發點的調整,并不會對任何投資性需求給予寬松的機會,而在“分類調控”原則的指導下,深圳作為一線樓市熱點城市,加之存在突出的住房結構矛盾,一旦政策松動不排除出現“報復性行情”,因此,在“三穩”主基調不變的前提下,保持當前調控政策的前后一致性,或是可以預見到的。
關鍵詞: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