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劉夏村、周圓)記者14日從中國地震局了解到,2021年,我國震災防御基礎業務體系逐步形成,利用遙感技術完成全國3.2億棟房屋抗震設防能力判別,初步建成全國地震災害風險基礎數據庫和房屋設施抗震設防信息平臺。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在當日舉行的2022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表示,2021年,我國發生5級以上地震37次,調度地震系統應急處置83次;制定震后12小時應急服務響應行動清單,建立聯動支援制度,應急響應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推動建設并持續優化中國地震預警網,全年完成地震正式速報1213次;新認定38個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128所示范學校等。
閔宜仁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夯實地震監測基礎,持續優化地震預報業務,加快推進地震速報業務轉型升級,統籌推進構建緊急速報、自動速報、正式速報三位一體的地震速報業務,實現傳統速報業務能力和服務效能的全面轉型升級。
在防震減災服務方面,閔宜仁介紹說,今年將開展城市群及大城市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服務,推進京津冀、長三角、黃河流域等城市群地震災害防范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加強地震巨災保險研究等。
關鍵詞: 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