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政策方面,北京修訂共有產權房建設導則,取消了中心城區外其他區套型建筑面積90/70戶型配比要求。同時發布保障房配建新規,要求每年應按照新供住宅項目建筑面積的一定比例,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及相應機動車停車位。市場方面,北京商品住宅成交規模回落,新房價格保持平穩;三批次土拍收官,共成交10宗宅地,成交規劃建面90.98萬㎡,總成交金額276.83億元。
2021年,北京房地產企業銷售額TOP20企業商品房銷售金額合計4788.88億元;TOP20門檻值為148.1億元。首開股份、中海地產、萬科位居全口徑銷售額前三位。其中憑借奧森ONE、中海首開拾光里、華樾國際領尚、海淀幸福里等多個項目的貢獻,首開股份繼續穩居銷售額首位,達628.81億元。北京房地產企業銷售面積TOP20企業商品房銷售面積合計1051.12萬平,TOP20門檻值為29.8萬平。首開股份、中海地產、萬科銷售面積居前三位,銷售面積均超75萬平。
2021年,北京房地產企業權益銷售額TOP20企業商品房權益銷售額合計2682.54億元,權益銷售面積TOP20企業商品房權益銷售面積633.16萬平。權益銷售額和權益銷售面積TOP20門檻分別為76.0億元和19.0萬平。中海地產、首開股份、萬科均居權益銷售額和權益銷售面積雙榜前三位。其中,中海地產權益銷售額超415億元,位居排行榜首位;中海地產項目眾多,寰宇視界、京叁號院、寰宇時代、拾光里、天鉆、天璽等多個項目均實現熱銷。
2021年,北京商品住宅項目銷售業績TOP10項目共實現網簽金額819.33億元,網簽面積138.45萬平。整體來看,海淀幸福里、金隅鳳棲家園、譽天下、奧森ONE網簽金額均超百億,其中海淀幸福里網簽金額達128.9億元,位居首位;金隅鳳棲家園共有產權房位居次席,網簽金額達126.5億元;順義區譽天下網簽金額112.6億元,居第三位。從項目分布來看,TOP10項目主要位于海淀和豐臺區,其中海淀區占據4席。
▍政策環境
修訂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導則,按照不小于100平方米規模配置:12月23日,北京市住建委聯合北京市規自委發布《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2021年版)》,其在2017年發布的《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試行)》基礎上進行了11項修訂,對共有產權住房選址、配套、戶型、面積等作出調整,取消了中心城區外其他區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戶型占建設總量70%以上的戶型配比要求。
出臺租賃住房配建新規,靈活配建便于調整:12月27日,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新供住宅項目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每年應按照新供住宅項目建筑面積的一定比例,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及相應機動車停車位。配建方式主要有逐地塊配建、集中配建兩種,通知中提出可采用"逐地塊配建、集中配建"的方式,同時配建住房集中布局,最小單位可落實到成套住房,為地產企業提供了靈活的配建方式,便于地產企業根據項目定位需求調整,照顧到其利益訴求。
▍住宅市場
成交價格:新房價格總體平穩,同比窄幅持續收窄。2021年12月,北京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持續回落,平均價格為44302元/平方米,環比微降0.03%;同比上漲1.72%,漲幅收窄0.09個百分點。1-12月,北京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1.72%,較2020年同期擴大0.09個百分點。
銷售規模:12月成交規模回落,全年成交規模創近幾年新高。2021年12月,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規模為73.79萬平,環比下降20.5%,同比下降36.0%。全年來看,2021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規模為1009.94萬平,同比增幅達39.9%,成交規模創近幾年新高。
區域成交:12月,朝陽和順義區商品住宅市場成交規模較大,單月均超8萬平;大興區、房山區、密云區、通州區成交規模均高于6萬平。同比來看,除東城區和密云區外,其他區域成交規模均同比下降,其中門頭溝區、昌平區、朝陽區同比降幅均超五成;東城區的北京城建·天壇府網簽面積1.83萬平,帶動東城區成交規模同比增長超10倍。
▍宅地市場
12月,北京第三批集中拍地收官,最終12宗住宅用地成交10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90.98萬㎡,總成交金額276.83億元。成交結果來看,7宗宅地底價成交,門頭溝和房山地塊溢價成交,且房山拱辰街道地塊達到最高限價。拿地企業來看,北京三批次拿地企業與第二批一致,基本以國企,央企為主。其中,京投發展以175億底價摘得3宗地塊;龍湖、旭輝各斬獲一宗地塊,且均為聯合體拍得。
2021年北京集中供地共成交住宅用地57宗,成交規劃建筑面積598.33萬㎡,土地出讓金1899.94億元,出讓金較上一年同比增長9.35%。整體來看,北京首批集中供地中因推出限地價、控房價、競配建、競設計方案的“政策工具箱”,被評為全國“學習樣板”。第三批集中供地在前兩次基礎上,對競拍規則再次調整,擴大競現房銷售面積方式試點范圍、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并推出“期地”出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