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攬境項目圖片。選自宏光集團官網
華夏時報記者苗詩雨李未來北京報道
2022年開工后的第一周,河南房企多重消息便接踵而來,引發市場關注。
作為地方頭部企業之一的建業集團2月11日針對網傳裁員60%的“消息”作出回應,稱該網傳內容不符合事實。而此前,另一家企業卻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2021年1月初,一封有關河南宏光實業集團(以下簡稱“宏光集團”)員工《致張輝總的一封信》在網上傳播開來,主要內容為員工內部集資救企,卻遭降薪、裁員一事。為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華夏時報》記者也與接近宏光集團的人士取得了聯系,對方表示,“的確有裁員、降薪的消息傳出,但并沒有到40%的程度。”
員工集資救企卻遭裁員?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這封網傳的信中,員工較直白的寫道,在集資救企之后卻遭到了宏光集團的“暗算”。大致表示為,員工在集資湊齊購房款項,幫助企業渡過困境后,企業卻先后降薪和裁員。
“當大家不接受時,又想出了‘放假四個月’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變相裁員的招數。”“澆滅了大家滿腔的熱情,一步一步......把疫情之下,臨近年關還要養家糊口的我們逼到了退無可退的懸崖邊。”這封網傳的《致張輝總的一封信》文字中無不透露出執筆者的憤慨。
記者通讀此封網傳的信件后得知,“寫信”員工對于降薪、裁員能予以體諒,但對于不給裁員補償、拖欠年終績效的行為表示不理解。而其訴求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分別為按照勞動法規定給與被裁員工補償,簽訂賠償協議;所欠績效工資及辭退補償金,離職當月一次性結清支付;1月份工資按照調薪前標準,根據出勤日計算,離職當月結清支付;內購房集資款按照被辭員工個人訴求于離職當月給與清算支付。
那么,宏光集團降薪、裁員一事是否屬實?裁員后的系列保障問題又是否如此呢?《華夏時報》記者先后多次撥打了宏光集團官網所示電話,但均未獲得回應。而后,記者輾轉聯系到了一位接近宏光集團的人士,對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的確有聽聞降薪和裁員一事,但比例并未有40%之多。”
該名受訪人士在同《華夏時報》記者溝通的過程中透露,據其了解,近年來宏光集團在開發建設上相對謹慎,員工反饋的集資購房款項目可能為宏光攬境。據悉,宏光攬境項目所處位置為鄭州鄭東新區龍湖中環路與龍湖中環西路附近,價格約2.7萬元/平米,首期開盤時間為2020年1月份。
不過,針對網傳的裁員補償、薪資、年終獎以及集資款項清算等具體事宜,該受訪人士表示暫不清楚具體細節。為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華夏時報》記者將相關問題的采訪函發送至了宏光集團官網所示郵箱。
官網所示信息顯示,宏光集團創建于1993年,是一個以房地產為主業,以旅游開發、餐飲休閑、物業管理為輔業的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公司,擁有24個下屬公司,800余名員工。下屬公司分布在河南省、海南省和福建省三個片區。(暫無法確定數據更新時間)
“放長假”消息頻出
《華夏時報》記者整合多家媒體發布的信息后發現,不只是宏光集團被傳出此類消息,河南房企陸續都出現過“放假”甚至是裁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之時,河南房企碧源控股發布休假通知,從2022年元旦開始,集團及子公司將全體放假4個月;新合鑫集團發布通知,假期自2022年1月8日分批起放(休),復工時間另行通知;瀚宇集團放假時間暫定為2022年1月10日至4月10日,具體復工時間公司將根據實際進展情況進行調整。
河南房企接連出現的“放長假”行為,在業內人士看來無異于變相裁員。
其中,即便是作為河南頭部企業之一的建業集團也沒能逃過。近日,網傳建業集團即將大幅度調整組織架構,裁員達到60%,只剩下400多人。2月11日,建業集團對此作出了回應,稱網傳疑似集團各中心架構及編制上報情況的方案僅為上述五大集團總部的架構調整,并不涉及整個建業集團,且方案內容也非最終結果,最終結果還在謹慎制定當中。并在回應中明確表示,本著留住人才、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的原則,涉及人員未來也以內部分流為主。
而不同于建業集團的回應,截至截稿之時,《華夏時報》記者方面暫未獲悉有關宏光集團方面對于降薪、裁員傳聞消息的回應,此前記者發送至宏光集團郵箱的有關問題采訪函也暫未獲得回應。
或在下半年迎曙光
事實上,回顧2021年下半年,受到水災和多輪疫情的影響,河南民企在投資端和開發端都陸續趨于謹慎。
在回顧2021年河南地區房企拿地和開發建設上的表現時,中指研究院河南分院院長梁波濤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央企、國企在融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金融機構對民營房企融資更為謹慎,民企普遍存在較大的融資壓力,資金緊張造成民企拿地更加謹慎。在2021年鄭州土拍市場表現中,國企、央企拿地優勢明顯,成為當年拿地主力軍。
而房企資金端的吃緊,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是宏光集團員工,河南當地房企上下游的從業者們也在艱難過“冬”。
從事房屋建筑工程方面工作的尹先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整體市場平淡的影響,房企資金端的吃緊直接影響了上下游從業人員的回款。據尹先生介紹,其2021年參建的鄭州當地某產業園項目,前期投入資金約400萬元,至今到手的回款僅有50萬。
尹先生直言,“房子都抵押出去了,年底要回款給工人發薪,企業告訴我資金賬上沒有錢,那我能怎么辦。”
但尹先生無奈的同時又表示理解,不禁向記者感嘆道,“下有員工等著發薪資,上有工程方等著收款,難是真的難。有時候一些裁員、降薪甚至是給我們商票的舉動,可能真的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通過調查也發現,鄭州樓市的低迷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緩解。
中指研究院在有關專題報告中指出,2022年房企仍然面臨流動性考驗以及降負債的要求,房企土地新增投資意愿整體不會太高,但2021年四季度以來,隨著一系列維穩措施的出臺,風險問題逐步得到遏制并陸續出清,正常的投融資、信貸需求、購房需求得到滿足。
其中提到,雖然鄭州市場當前仍低溫運行,購房者置業信心不足,短期市場恢復動力相對較弱,但預計2022年鄭州市場短期逐漸企穩,下半年有望逐漸回升。
責任編輯:張蓓主編:張豫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