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文
一個月沒說房地產的事了,原因也很簡單,外部環境和房企狀況,在這一個月甚至半年以來,沒有實質改善,多說無益。據說到今天,有些部門仍在調研中,看來調控進入了騎虎難下階段。有朋友說,這個局面棘手異常,將如何收場。依我看,現在問題確實很復雜,但不至于收不了場,很多時候看著一團亂麻、千頭萬緒的問題,解題起來,還是得先抓最重要的環節,或者說找到那根關鍵的“線頭”。
那有人說了,無非是注入流動性啰。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甚至有人希望4萬億再現。然而,今天跟2008年形勢完全不同。首先“房住不炒”下,大水漫灌的概率很小,具體到金融機構,他們在前期吃了某些企業的教訓,現在不抽貸款就謝天謝地,注入新資金是天方夜譚。
其二是恒大的崩潰,讓幾十年來固化下來的“大而不倒”的觀念崩塌,再加上一些公司交房的教訓,已通過互聯網傳遍民間,老百姓更警惕了。即便是來了救市政策,也不會再像以前只要降息、降首付就能吸引了大量買家,形成市場反轉。企業基本面很難保障。那這樣一來,企業融資端、經營端都出現問題,剛性的債務怎么辦?有的金融機構可以展期,但是有的不行,解決不好,房企負面纏身,風險波及金融體系,與融資、經營環節的問題互相拖累,陷入惡性循環。
怎么解套呢?最近有個大專家說了一段話,說解套的辦法是國資或者地方注入資本。理論框架很合理,但從實際看,目前也不理想。首先這些部門并不是都有錢,比如說河北、天津甚至福建對屬地房企的困境是無能為力的,甚至倒欠錢。另外一些確實有資金實力,也有意愿注資,但具體在某個項目或者某個股權談起條件來,我不能說趁火打劫,那至少也是“趁機抄底”。考慮到他們砍價太狠,公司一算賬,發現資不抵債了,讓人家怎么談呢?
所以說到今天為止,早期躺下的公司泰禾、華夏幸福(600340)、恒大和花樣年甚至蘇寧,沒有一家真正出臺了完整有效方案。當然這里邊很多問題不盡相同,比如恒大跟今天大部分房企情況,不能等同。
說來說去,那根能撬動局面的線頭到底是什么?我認為是預售資金。
預售金是一筆可以通過科學精細的評估判定后,最容易給房企提供有效流動性的資金。
這么說有三個理由,首先,這筆錢不需要從別人,包括政府、金融機構或者購房人的口袋里掏,實際上它就在房企自身賬戶上。
其次,這筆錢仔細匡算是可以保交樓外有富余的,相對短期債務為數可觀。大家知道,房地產項目的財務模型比較復雜,到底需要多少錢能保障交房無憂,不是一加一等于幾那么簡單。恒大出事后,一些地方拓寬了對預售款監管要求,即監管資金超過實際保交房。如果監管比例科學,其實對千億房企而言,只要浮動5個點預售資金,就有可能釋放幾十億上百億資金。
第三,這筆錢如果等公司死掉后再用和公司活著的時候用,效率和結果可能完全不同。死掉后再用,那意味著一個由政府、總包商、分包企業臨時拼湊的松散組織來使用和運營這筆錢,其效率跟原公司沒法比,要如期保交樓很可能需額外貼錢。如果房企活著的時候用,這筆錢可以在原有的高效周轉之下完成交樓,并償還剛性兌付。使得房企具備了在房地產市場上繼續售樓回血的條件。
事實上,只有剛兌問題緩解、企業生存無虞的前提下,其他問題才有條件逐步解開。比如放開房地產市場的限購限售限貸,促進市場交易逐步活躍;比如在運轉中恢復房地產的融資體系和信心,支持并購市場在理性公正中逐步活躍。由此,民營房企活下來了,市場化法制化的房地產良性循環和新模式,才有人去實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