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趙丹丹)8月30日,南京老城南剪子巷城市更新片區(秦淮外國語學校地塊)規劃設計方案進行批前公示。現代快報記者獲悉,該地塊擬采用“留、改、拆”方式進行更新,部分樓層加高,高度不超過18.9米。同時擴大疏散走道的寬度,完善消防流線,優化教育功能分區,優化交通組織。更新改造后的秦外將煥然一新,東西入口將古樸典雅。
(相關資料圖)
△東側入口效果圖
本項目位于南京老城城南歷史城區范圍內(門東片區),東側為轉龍巷,西、南側為門東東延片區,北側為剪子巷,占地面積約9339平方米,規劃用地性質為保留初中用地,容積率≤1.2。現狀為秦淮外國語學校,該校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場地內現存一至五層不等的建筑9棟,總建筑面積約7439平方米,建筑最大高度≤19.60m,經房屋結構安全鑒定,多為C級危房及D級險房。校園環境現狀較差,不滿足教育配套需求,與周邊建筑風貌不協調,亟待更新。
△區位分析圖
該項目已列入南京市秦淮區“十四五”城市更新行動計劃,旨在提升校園整體環境與安全質量,進一步加強老城南歷史風貌的整體保護和展示,改善片區功能,提升片區品質與活力。經前期研究,擬在保證結構及消防安全,不突破現狀建筑總體高度、不改變現狀城市空間肌理及體量、不負向改變四至間距尺寸、不惡化現狀日照條件、保留校園內的原有樹木的前提下,地塊內擬采用“留、改、拆”方式進行更新。更新后地塊總建筑面積約10165㎡,容積率為1.08,建筑密度29.7%,均符合現行規劃控制引導要求。
△現狀鳥瞰圖
具體如何更新改造?據了解,“留”——對安全性能較高,功能完整的建筑,現狀整體結構較完整,安全性能較高且功能相對完善的區域進行保留。“改”——對結構及消防安全有隱患的建筑進行改建,擴大疏散走道的寬度,完善消防流線,優化教育功能分區。“拆”——在肌理分析的基礎上對地塊內所有建筑進行梳理,拆除搭建在道路紅線以外的部分。同時做好現狀整理、施工組織預案,盡量減少對周邊居民、游客日常出行影響。
記者注意到,改造后,2號樓局部層數從3層變為5層,3號樓中部建筑層數從2層變為3層,4號樓層數從3層變成5層,增加教師辦公空間等。部分樓層長高,但高度都不超過18.9米。
△外圍道路現狀圖
改造后,內外交通也進行優化。在周邊交通組織方面,考慮到門東區域南北向交通可達,剪子巷和轉龍巷按規劃紅線12米和18米的寬度進行控制。近期,在轉龍車小區入口北側組織機動車雙向通行,保證轉龍車小區和本項目的正常通行;南側按道路寬度現狀打造城市慢行道,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機動車輛通過江寧路、剪子巷和老虎頭組織進出。當發生緊急情況時,整條道路可保障消防等車輛正常通行。遠期,轉龍巷可以全線機動車雙向通行,同時實施步行系統。
△內部交通分析圖
在地塊內交通組織方面,南側開設次入口服務辦公及后勤人員,場地內以服務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為主。滿足消防、救護、管養等應急車輛的出入需求,限制機動車輛的出行。上學學生以步行為主,非機動車為輔,從東側轉龍巷入口進入,嚴格限制家長車輛進入轉龍巷。放學在轉龍巷入口廣場列隊,有組織的安排學生步行至馬道街進行人流疏散。西側次入口與門東東延更新項目相鄰,平時不開放,僅作為緊急疏散出口使用。
圖片來源:南京市規劃資源局網站
關鍵詞: 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