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訊“我一直盼望有這樣一個好房子住,盼了多少年了。”王池昌高興地說。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普安鎮陽基村,王池昌老兩口是住房保障工程的受益者之一。截至目前,三都縣有2026戶困難群眾像王池昌一樣通過粵黔協作對口幫扶實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幾十年的老房子,墻板有些開裂、掉落了,椽條也塌了,檁子壞了,透風漏雨嚴重。”王池昌老兩口已年近80歲,是村里的低保戶,獨女外嫁后,家里只剩老兩口居住。除去醫療、衣食等開支后每月所剩不多,加上年事已高,勞動力弱,多年來,王池昌家身處“夾心層”,雖然縣里建好可“拎包入住”的搬遷安置房,但他既達不到搬遷出村的條件,也沒有多余資金對房屋進行修繕。“現在好了,政府幫我們修好墻板、窗戶、檁子、椽條,還換了瓦……現在房子好了哦,安全得很。廚房整好了,廁所也整好了,還幫隔好了圈,養雞養鴨都可以。”王池昌高興地說。
自粵黔協作廣州市黃埔區和貴州省三都縣結成幫扶對子以來,始終把農村困難人群住房安全保障放在重要關鍵環節,對全縣6鎮1街道“四類人員”住房安全進行逐村逐戶逐項全面摸排核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做到精準全覆蓋,抓實突出問題整改,補齊住房安全短板,多種措施齊上陣,分類實施保障標準,精準確定改造方式,滿足不同住戶需求。累計投入東西部幫扶資金3831萬元,為三都縣農村困難人群改善住房條件和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貢獻著東部力量。
“我們村里都屬于自建房,以木結構住房居多,環境和居住條件很差,民族地區的習慣使然,人與牲畜同住一棟的情況常有,有些甚至臥房、圈舍、廚房在同一層。生活和生產條件都太差。”5年前,王鑄通過考核成了一名村干部,戰斗在農村住房保障工作一線,他介紹稱:“粵黔協作一共幫助陽基村改善了58戶257人的住房條件,還修好了路,安裝好了太陽能路燈,現在寨子里家家戶戶的房子安全了,環境也好了,干凈整潔,生活越來越好了。”作為家鄉建設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說到近幾年的居住變化,普安鎮陽基村村干王鑄難抑激動之情。
截至目前,三都縣有2026戶困難群眾通過粵黔協作對口幫扶改善了住房條件,而且,在“保基本”的過程中,245戶同步進行廚房、廁所、圈舍改造,農村住房質量改善、配套齊全,群眾生活得更加安心體面、更有質量。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有效緩解了農村困難人口住房結構矛盾,改善了社會治安環境。
審發:黃越堯編輯:溫卓濤校對:馬少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