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
記者李貝貝上海報道
12月2日,據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2022年11月,房地產市場整體繼續探底,重點30城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4%,創下半年來單月新低,同比跌幅擴至30%。
(資料圖)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直言,2022年對地產人而言是漫長的一年。但11月的“三箭齊發”,讓行業、企業在較艱難的日子中得到更多鼓勵和期望,無論是在信貸、股權融資,還是發債方面都為行業點亮了一盞明燈。
在“三支箭”加速落地的背景下,行業未來如何避免重回過快增長的老路,從而實現健康發展?丁祖昱強調,行業要回到“質”、回到長期主義,關鍵在產品。其表示,就在剛剛結束的11月,整體市場顯示,各個城市熱銷項目多與產品力緊密相關,產品的高競爭力、稀缺性與客戶需求高匹配度成為熱銷關鍵。
“當前行業的調整也為回歸產品、回歸初心、回歸本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長期主義基調之下,對產品的不斷追求會成為中國地產人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丁祖昱認為。
11月房地產市場繼續探底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報告,今年最終銷售能過千億的房企應該只有20家。即使是2021年,千億房企的數量也能夠與2020年持平,為43家,而今年的數量預計將“腰斬”。
在公開披露年度目標的規模上市房企中,多數企業截至11月末的目標完成率不足80%,不少房企甚至不足70%;絕大多數企業前11月的目標完成度均大幅低于2021年同期,部分企業目標完成度較2021年同期的降幅大于20個百分點。
從成交面積來看,11月份,房地產市場繼續探底,重點30城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4%,同比跌幅擴至30%。
降幅的原因包括一方面,受限于國內疫情多點散發,不少城市市場陷入“半停擺”狀態,重點30城供應面積同比跌幅近四成。另一方面,市場信心缺失,受限于實體經濟持續承壓,居民就業及收入預期下滑,預防性儲蓄需求上升,信貸需求始終羸弱。
百強房企銷售方面,11月百強房企中有近四成企業單月業績環比增長,其中21家企業的環比增幅在0%至30%之間,19家企業環比增幅超過30%。TOP30房企表現優于行業整體,僅1家企業的單月業績環比降幅高于50%,其余企業的環比降幅均在30%以內。
不過,11月以來,房地產行業暖風頻出。在12月1日舉行的克而瑞房地產產品力發布會上,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直言,2022年對地產人而言是漫長的一年。但11月的“三箭齊發”,讓行業、企業在較艱難的日子中得到更多鼓勵和期望,無論是在信貸、股權融資,還是發債方面都為行業點亮了一盞明燈。
“長期主義”成行業發展關鍵
在近期穩定房地產融資“三支箭”加速落地背景下,房企未來如何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丁祖昱給出的建議是,行業要回到“質”、回到長期主義,關鍵在產品。其表示,回望行業發展的20年,房地產業是高歌猛進的,真正回歸產品的時間太少,企業規模被更多的關注。“但今年有所改變。就在剛剛結束的11月,整體市場顯示,各個城市熱銷項目多與產品力緊密相關,產品的高競爭力、稀缺性與客戶需求高匹配度成為熱銷關鍵。”丁祖昱表示。
《》記者看到,根據克而瑞發布的《2022年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TOP100》榜單解讀,今年,新房市場改善型特征顯露:從成交結構上來看,剛需、首改類產品成交比重全線收縮,120平方米以上改善類產品成交占比全面上揚;一線城市100-120平方米面積段產品首超90-100平方米面積段產品,成為市場成交主力。
另一方面,產品力TOP100房企中,超過四成房企產品定位同比上升,其中全口徑銷售金額榜TOP30房企中有19家房企的產品定位同比上升,這些房企也基本占據了一二線城市中高端產品市場。
“當前行業的調整也為回歸產品、回歸初心、回歸本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長期主義基調之下,對產品的不斷追求會成為中國地產人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丁祖昱認為。
那么,產品力由哪些要素構成?房企又該如何提升產品力?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克而瑞CEO張燕指出,2022年房地產產品力發展主要聚焦在交付、產品創新、租賃產品、綠色健康四大類別。
例如,在租賃方面,目前租房主力已轉變為“90后”和“95后”的年輕一代,占比達68%。年輕一代對長租的意愿增強,更注重生活品質和儀式感,愿意為更好的居住體驗買單。
“房企對于綠色健康住宅的打造,從被動式技術向主動式及可再生能源技術拓展。”張燕坦言,但當前房企綠建規模發展進程不均衡,高星級綠色建筑項目比例仍較低。對購房者而言,“低碳”很遙遠,他們更為關心健康住宅,高能級城市客戶對低碳住宅的了解度相對較高。
《》記者注意到,2022年,房企除了迭代更新產品,另一重點落在交付和服務升級上,具體圍繞交付體系、社區煥新、社群營造等維度。首先,“保交付”成為房企存活的命脈,房企紛紛將之提升到企業調整過渡階段的重中之重;其次,行業回歸居住屬性,在“保交付”的基礎上,房企回歸制造業,重拾工匠精神,交付成為展示房企從產品設計、成本預算、工程技法、產品質量到服務能力的重要連接端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