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與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參與綠色低碳建筑、綠色建材、綠色家居以及綠色建造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在國家“雙碳”目標下,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隨著政策監管、金融支持趨勢明顯,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啟動儀式”在通州區舉行。據悉,國家級綠交所將在2008年成立的北京綠色交易所基礎上“升級”進行打造。
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北京綠交所各類產品成交量超過1億噸,已經發展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和綠色低碳服務平臺。升級為國家級綠交所后,將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和國內資本,服務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帶動綠色經濟發展,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
據了解,北京綠交所成立以來相繼建立了碳交易、排污權交易和節能量交易三大業務中心,在國家和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積極推動碳排放權、排污權與節能量等環境權益交易體系的建設。
其中,在環境權益交易方面,北京綠交所作為指定交易平臺,持續支撐北京市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市生態環境局的年度履約工作,涵蓋重點排放單位900多家。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碳配額(BEA)及CCER等累計成交近9400萬噸,成交額超過30億元。
在服務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方面,北京綠交所參與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打造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創新與CCER等碳減排掛鉤的綠色資產支持工具等綠色金融產品。
在啟動儀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致辭中提到北京打造國家級綠交所意義重大。一方面,綠色交易所逐步把排碳造成的負外部性內部化,實現誰排碳誰承擔成本。另一方面,綠色交易所通過綠色金融、綠色技術等逐步把綠色溢價降下來,使企業、家庭愿意使用綠色能源。
此外,深交所也加快搭建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目標的ESG交流平臺,推動行業交流學習,幫助企業熟悉前沿領域、加強能力建設。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上市公司對ESG的認識不斷深化,ESG信息披露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上市公司的關注重點已從“為什么要踐行ESG”轉變為“怎樣踐行ESG”。
隨著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設施持續完善,ESG主題產品持續升溫。從權益投資到固收投資,越來越多基金公司正在加入ESG投資的行列。公募基金也開始重新發掘ESG的內涵和外延,力求從中探索出一條支持實體經濟的新路徑。
頭部房企減碳路徑逐漸形成
隨著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房企作為建筑行業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對建筑的節能環保起著關鍵作用。響應“雙碳”目標,打造綠色生活、綠色工作、綠色生產方式的,擔負綠色低碳方式的重大責任成為房企的必答題。
據202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統計,2019年全球建筑業最終能源消耗總量約100億噸,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38%。
可以看出,房地產業在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中將發揮關鍵作用,“節能降碳”勢在必行。而經過持續快速的發展,國內頭部房企減碳路徑正逐漸形成。
梳理2021年上市房企的ESG報告發現,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中海地產等頭部房企已經建立了一套綠色產業鏈,其減碳路徑主要體現為“綠色設計-綠色規劃-綠色施工-綠色運營”,從建筑的全周期來實現減碳的目標。
除了綠色建筑外,裝配式建筑也成為房企建筑發展的新方向。目前在裝配式建筑領域,萬科、碧桂園、招商蛇口(001979)、綠城中國、新城控股(601155)等都積極布局,同樣也有遠大住工、中國建筑、北京住宅產業化集團等專注于裝配式建筑的“專業賽手”。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頭部房企綠色減碳路徑的形成,不僅有利于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雙碳”目標的加速實現,未來房地產行業應該更多的關注環境指標,特別是土地的綠色指標。
關鍵詞: 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