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對于5月份鋼材市場的預期調查情況。這原本是一篇垂直于能源領域的文章,但卻在結尾一句話道明了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狀態。“目前,鋼廠虧損幅度擴大,或倒逼鋼廠檢修停減產,對5月份鋼價形成一定支撐。但房地產市場恢復節奏較慢,預計5月份鋼材市場維持震蕩偏弱走勢。”
2023年2月份至3月份,我國房地產市場復蘇明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速結束連跌行情,同比分別增長1.4%和7.1%。但是,進入4月份后,房地產行情卻有些“急轉直下”,并未延續復蘇的行情,而是呈現多城成交環比大幅下降的態勢。
(相關資料圖)
五一樓市平淡
在剛剛結束的“五一”小長假,旅游幾乎成為經濟的最大贏家。但房地產在這個假期銷售平淡,與如火如荼的旅游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中指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29日至5月3日,全國代表城市樓市成交規模較2022年“五一”同比增長約25%。不過,2022年“五一”基數較低,其若對比2019年“五一”的成交量,則是降幅超過20%。
以北京為例,中指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北京新房成交面積為1.4萬平米,日均成交面積同比2022年五一假期下降65%。此外,記者注意到,一線城市的成交量尚可,二三四線城市表現更加冷淡。
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重點三四線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為36.2萬平米,較2020—2022年“五一”日均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3%。
此外,新房和二手房市場也有明顯的分化。記者注意到,在“五一”期間,各城市的新房項目依靠折扣、返現、贈送家居產品等方式來“賺吆喝”,售樓處還算有人氣。而二手房市場就顯得冷清一些,帶看量明顯下滑。
北京海淀區的一位房產中介對記者表示:“假期經紀人基本上都在門店,帶看量非常少。很多客戶都不在北京,去外地旅游,看房的積極度不高。”
4月份樓市轉冷
事實上,樓市的轉冷從4月份就開始了。易居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全國重點50個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為1896萬平米,環比下降27%,同比增長30%。同比來看,新房交易在連續20個月下降的情況下,2023年2月份至4月份保持了正增長的態勢,但增速在收窄。
易居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全國50個一、二、三四線城市新房成交面積分別為277萬平米、1048萬平米和571萬平米,環比分別下降14%、24%和35%。具體到城市而言,全國僅有6個城市成交行情沒有出現下滑,即西安、北京、東營、成都、合肥和深圳。
“不一樣了,跟二三月份不一樣了。四月份,新房市場還好一些,二手房市場業主下調掛牌價已經成為基礎操作。前期疫情積累的需求差不多釋放完了,但市場的預期實際上還是沒有明顯改善。”北京朝陽的一位房地產中介人員對記者表示。
中指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北京新房成交規模約為9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約兩成,同比增長亦超過兩成。“但4月中下旬,北京新房市場表現出一定的疲軟態勢,項目到訪量出現回落,核心區市場活躍度相對穩定,外圍區域市場熱度則是有所下降。”中指研究院方面表示。
二手房市場遇冷的態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約1.3萬套,環比下降超過3成。北京二手房的掛牌量已經突破11萬套,但截至4月26日,4月份僅成交12101套,環比下降26.2%。
高掛牌量不僅僅只在北京一座城市中出現。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杭州二手房掛牌量達到了21萬套,創下歷史新高,但成交量僅有7000套,是3月份成交量的2/3左右。作為一線城市的上海新房市場有所回調。上海鏈家研究院監控到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上海全市共成交新房7093套,環比下降22%,成交金額為462億元,環比下降24%。
市場后續怎么走?
進入4月份之后,行業對于市場后市預期不算樂觀,多位房企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比較難,疫情所帶來的積累效應基本上已經釋放完畢,但樓市情況實際上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2022年,市場銷售起不來,預期差,還能說是受疫情影響。現在疫情防控政策早放開了,很多行業的經濟都有明顯復蘇,房地產的預期還是不行。出個利好政策最多是股票有動靜,傳不到銷售端。”
那么,4月份樓市銷售不力是否意味著房地產此輪復蘇行情終結?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對《》記者表示,隨著各地政策進一步優化調整以及宏觀經濟逐步修復,二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漸趨于穩定,商品房銷售面積環比一季度會有小幅增長。
陳文靜預計,5月份的新房銷售會保持一定的規模,但城市的分化行情依然會加劇。熱點城市在供給放量和土拍情緒上升的因素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有望保持。但對于大多數城市,市場調整的壓力依然比較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