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們啊,不出意料,今天房貸降息了。降了10個BP,符合市場預期!
來看看發生了什么。
5年期以上LPR下降10個基點
【資料圖】
今日,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時隔10個月LPR迎來首次下調。中國6月LPR出爐:1年期LPR報3.55%,上次為3.65%;5年期以上品種報4.2%,上次為4.3%。
6月20日,LPR的調降是市場一致預期。如此,本輪完整的降息就此開啟,既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寬松和新一輪寬松的開啟,同時也將對經濟提振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這也意味著大多數人從明年開始,選擇浮動利率的商業貸款,進入重新定價周期,根據貸款總額,月還款利息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也決定了今年買房商業貸款利率的進一步下探。
基金君算了一下,200萬的房貸,30年,4.3%的利率和4.2%的利率,大約可以省下4.2萬塊錢。
為什么會降LPR?
據央行13日早間消息,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降10個基點至1.90%。這是作為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的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逆回購利率10個月來首次下調。
13日當天晚上,央行繼續降息,將隔夜、7天期、1個月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
15日,央行開展237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降為2.65%。此前為2.75%。
由于MLF操作利率對LPR發揮著關鍵指引作用,所有市場都一直預期,隨著MLF利率下調,今天公布的LPR也會接續下調。根據過去每次LPR的調整情況分析,若MLF利率下調,那么LPR必下調。在MLF利率不變時,LPR有過兩次下調,主要因為降準或者存款成本下降帶動LPR下調。
而從近年來的經驗來看,“逆回購利率—MLF利率—LPR”的同步調降,被視作完成一次完整的降息過程。
那么我們的房貸何時降低呢?
如果你的房貸選擇的是固定利率,那么5年期以上LPR下降對你沒有任何影響,利息支出依舊不變。
如果你沒有選擇以1月1日為重定價日,而是以每年與貸款發放日對應的日期(簡稱“對應日”)為重新定價日,本次你的房貸利率也不變。但是不用著急,到了對應日,你的房貸利率也會調整。例如,重定價日為4月5日,自4月5日起,你的房貸利率將調整為“3月份五年期以上LPR+加點”。
LPR是貸款的定價基準,一般來說,房貸利率由LPR和加點兩部分組成,由于絕大多數個人住房貸款以5年期以上LPR作為定價基準。
拿泰勒來說,此前泰勒的房貸利率是4.89%,即“4.30+59個基點”,今天下降LPR之后,就變成了“4.20+59基點”=4.79%!
而對新增房貸而言,直接以LPR作為定價基準,也就是4.2%!
分析認為,LPR下調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存量房貸和新增房貸利率都將下降,住房消費者負擔減輕,還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費和投資。
光大證券分析稱,為何選擇在此時降息?有何必要性?
第一,從內部來看,經濟景氣度持續下行,內外需求持續疲弱,亟待政策出臺護航。從經濟增長來看,經濟動能持續走弱一般是構成降息的重要條件之一。今年一季度經濟動能超預期走強后,4月以來急轉直下,4月 PMI 為49.2%,5月進一步下降至48.8%,且供需兩端均出現明顯下降,對企業信貸需求形成明顯抑制。從通脹水平來看,今年以來我國 CPI 持續在低位震蕩,PPI持續為負, CPI 與PPI的持續走弱本身也與宏觀經濟景氣持續下行有關。5月我國 CPI同比 為0.2%,PPI同比為-4.6%,且受基數效應影響,6月與7月仍存在繼續走弱的風險。
第二,基數效應以及需求疲弱影響下,社融同比存在走弱壓力,降息可以改善居民和企業預期,穩住信貸需求,托底經濟增長。2022年5-6月,國內宏觀經濟正處于疫情沖擊過后的復蘇期,宏觀政策加碼發力,使得5-6月社融與信貸規模均超出季節性。而反觀今年,宏觀政策發力強度相較2022年有所減弱,并且經濟弱復蘇下企業和居民信貸需求均不足,在“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指引下,政策進一步加力的必要性在提升。從結果來看,降息落地對企業與居民端信貸修復均是利好。企業端,降息可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信貸需求;居民端,降息則可以改善居民預期,進一步刺激居民的中長期信貸需求。
第三,從外部來看,6月美聯儲加息或暫緩,為國內降息提供窗口。目前市場對美聯儲6月暫緩加息市場已形成一致預期, Fed 數據顯示,6月13日市場預期6月暫停加息的概率為81.5%。從2022年 中國央行 降息操作來看,就選擇在 美聯儲基準利率 未做調整的8月。
第四,近期 央行 行長講話強調“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反映出政策出臺的迫切性在增強。
光大證券稱,降息無論對股票市場還是債券市場均有利好。
對于股票市場來講,降息可以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改善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同時低利率環境還可以刺激公司投資和市場活動,改善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內會對股市產生提振效應。但從中長期來看,降息對股市的影響,還是取決于降息落地后,實體經濟景氣的改善程度。
中信證券分析,降息之后,可能會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
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貨幣政策方面:在降息之后,三季度可能會有降準。在“聚焦重點”的導向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擴容增新也將是可能的方向。此外,若政策成效不及預期,則不排除四季度再度降息的可能性。財政政策方面: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準財政工具替代財政發力都將會是可能的方向。此外,最近市場討論較多的特別國債,在以往經濟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都有過討論,但只有2020年最終推出了,因此今年是否會推出特別國債仍待后續觀察。
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從消費和投資需求兩方面入手。消費方面,或許會通過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充電樁建設以及發放消費券等途徑。考慮到收入是消費的基礎,穩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也是未來可能的政策方向。投資方面,或將繼續通過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來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突破短板領域,做大做強優勢領域。對科技創新、重點產業鏈等領域,出臺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提高企業創新活力。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城投和地產。城投方面,預計可以通過增加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積極開展城投化債等方式。地產方面,4月以來新房及二手房銷售熱度持續回落,部分房地產企業經營壓力再度回升。因城施策框架下的需求側托底政策和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應是下一步房地產政策的重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