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公路客貨運輸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退休員工向記者報料稱,因住在退休前單位未完成房改的住房,被單位起訴要求確認租賃關系解除,返還房產并支付占有房屋費用。
2022年12月22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認為因屬于該公司內部房改房歷史遺留問題,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圍,一審裁定駁回公路公司的起訴。公路公司不服,繼續提出上訴。2023年8月22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公路公司起訴退休職工侵占租賃房屋一案做出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一審裁定。
▲二審裁定。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
福田區法院一審裁定書顯示,公路公司起訴的五名被告均為該公司退休職工,在1996至1999年間住進涉案房屋。此時各被告職工當時分別任職貨運中心公司與客運中心公司,后兩公司合并至新成立的公路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公路客貨運輸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原為深圳市交通局下屬事業單位,2006年底劃轉為深圳市投資控股公司全資國有企業。
被告蘇先生告訴記者,他1997年住進通業大廈,直到2021年退休,期間任職安保工作。蘇先生稱自己居住的這套房子是經過原公司深圳市貨運中心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分配給他的帶房改福利房,因公司合并遲遲未完成房改。為此公路公司曾兩次成立工作小組,但都未解決這一問題。蘇先生向法院提供了2001年、2004年公路公司相關通知和會議紀要,其載明“要求中心房改小組加快工作進度,盡快房改遺留問題”也被法院采信。
另一位被告帥先生退休前曾擔任公路公司子公司負責人的中層管理職務,2014年退休,于1997年入住通業大廈。和蘇先生一樣,他本人及配偶名下并無任何房產,也因公司合并未能完成房改。
帥先生表示這次糾紛是由2020年公路公司發文宣布將中心公寓進行市場化租賃引發。這一舉措將110套房產的單位公寓租金提升,有的漲幅達近百分之五百,涉及到不少仍在職員工的租房。
他們五位退休員工的住房因為未完成房改,從2008年起也被作為周轉房向公路公司下屬的二級物業公司繳納房租。2020年提價后雙方產生糾紛,退休職工認為這是帶房改房而非周轉房,協調無果后,退休員工便被公路公司告上法庭。
一審裁定書顯示,公路公司一方稱退休員工入住時(公司)即將涉案房產出租給各職工,提供2008年印發的《周轉房管理規定》,福田區法院認為公路公司未提供此前雙方系租賃關系的證據,對這個說法不予采信。此外,公路公司還表示最后一次房改在1994年,但無法合理解釋被告退休職工出具的2001年印發《關于成立職工住房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被告退休職工當庭均表示,當時住進了所在單位承諾房改分配的房產,后因公路公司成立導致原公司財務賬目凍結,房改未能完成。其中兩位退休職工曾簽署合同載明居住房產為房改前使用的宿舍,戶籍地址登記地址也是涉案房產,并有相關會議紀要旁證涉案房產為歷史遺留問題的事實。
福田區人民法院一審采信退休職工提供的證據和陳述,認為涉案房產從其歷史來源看屬于原告內部房改分房的歷史遺留問題,依法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圍,駁回公路公司起訴。
二審裁定書顯示,庭審中上訴人公路公司、被上訴人退休職工向法院提交了證據,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經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定一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維持一審裁定,駁回公路公司的上訴請求。
8月23日,記者致電深圳公路客貨運輸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法務部門,截至發稿未獲有效回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