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參與行業治理
解群眾急難愁盼
《京津冀住房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修訂研討會在我會召開
住房裝飾裝修是居民較大的一筆一次性消費,涉及的標的額較大,專業性較強,合同履約期長,關系民生福祉,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同時裝飾行業日新月異,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涌現,裝配式裝修、智能家居、綠色環保成為市場發展趨勢,涵蓋批量與單件、新建與改造等不同作業場景,尤其進入新時代,百姓對生活空間質量、室內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強調安全環保舒適以及實用性與多樣性。家裝行業從供應端到消費端升級變遷,給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和有效監管治理帶來巨大的挑戰。
為推動京津冀家裝領域協同發展與進步,維護百姓家裝消費權益,1月11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多方在我會召開《京津冀住房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簡稱《施工合同》)修訂研討會,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督管理二處副處長于衛平、一級主任科員張洪濤,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侯軍、副庭長鄧青菁、法官陳文文、法官霍思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張嚴方;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樊淑玲、黨支部書記兼副秘書長孫戌翯、行業專家代表、北京市金龍騰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謝寶英等出席會議。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監督管理二處副處長于衛平講到,裝修合同是家裝質量的約束憑證,是避免家裝糾紛的保證書,是推動家裝市場誠信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北裝協作為行業組織,匯聚專業人才,了解專業技術技能,掌握家裝公司經營情況和市場環境,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則從司法視角為《施工合同》修訂補充意見,大家共同發揮好領先優勢,共同推動京津冀家裝行業良性協調發展。同時,修訂家裝合同應秉持契約自由原則和大公無私態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嚴謹、嚴肅、嚴格、嚴密,同時兼顧維護消費者權益和優化營商環境,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確保新版《施工合同》具有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能對家裝公司和消費者都能起到行為約束和權益保障作用,提升家裝行業品質提升和規范發展。
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侯軍、副庭長鄧青菁講到:在諸多法院審理的案件中發現,家裝公司普遍存在無資質經營、層層外包、權責不明等情況,缺乏依據,給公平公正判案增加了難度。本次參與《施工合同》修訂和家裝市場規范治理是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深入調研行業一線、“讓司法從后端走向前端”的重要實踐。
樊淑玲秘書長講到:家裝是朝陽產業更是民生工程。我會多次主編各類家裝標準合同法規;自2014年起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委托承擔家裝消費糾紛公益調解工作至今,設置家裝糾紛調解崗位,聘用專職工作人員服務于該項工作,8年來共接收投訴2347例,調解成功率逐年提高到86.5%,為政府和群眾排憂解難,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服務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發揮政企紐帶橋梁作用,多次就行業發展治理向政府主管部門建言獻策。長期以來,家裝行業普遍存在市場準入門檻低、從業工人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需要提高、老百姓驗收維權難度大、家裝市場監管不足等問題。家裝行業的發展與改進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管理,行業協會參與治理,制定具體管理辦法,以達到保護消費者正當權益,建立良好市場秩序的目的。本次由北京市市場監督局牽頭組織各方修編制訂,《家裝施工合同》升級版,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謝寶英專家認為,相比家裝行業,同期成長的公裝市場則更加成熟,行業監管更嚴謹規范。兩者具有統一性,此次家裝合同修訂可以借鑒公裝管理規則,嚴格企業資質門檻,嚴格從業人員上崗資格要求,明確工程實施標準,引入進度款、質量保障金等執行方案,延長家裝工程質量保修期。也考慮到單戶家裝體量小、分布分散的特點,需對設計、監理、鑒定剝離計算或整體打包及其涉及到的相應主體責任和義務進一步明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