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期銀行利率一降再降,但是樓市依然疲軟。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總需求不足仍然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從央行此次逆回購釋放信息來看,后續或引導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調。同時,專家也表示,年輕人心態變了,購房不再是唯一選擇,這也是樓市疲軟不可忽視的因素,將倒逼房地產業轉型調整。
6月13日,央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央行此舉旨在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此舉旨在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也引發了后續關于MLF和LPR降息的可能。尤其是結合近期房地產市場交易行情表現不佳來看,利率下調的可能性增大。
溫彬表示,在一季度信用加速擴張后,5月信貸投放節奏延續放緩,但總體維持穩健,有效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但溫彬也強調,當前房地產銷售有所放緩,居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愿仍需進一步穩固,以助力居民端信貸維持穩定。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份以來,房地產銷售明顯下行,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同比漲幅收窄。開發商拿地、開工的融資,居民按揭融資的積極性有所下降,導致地產的金融加速器效應明顯減弱,這也是降息的重要觸發因素。“房地產疲弱的根源在于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比較慢,增量需求端在就業和收入上的疲弱情況有所增加。后續還需要財政、貨幣政策進行結構性的長期紓困,逐步穩定需求端的購買力。”
溫彬認為,后續應繼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強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等宏觀政策協同發力,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內生投資和消費需求,鞏固經濟穩步回升的基礎。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樓市復蘇的趨勢并不穩固,從交易前端來看客戶到訪量下滑、簽約周期拉長,成交情況并不樂觀。“目前樓價持續上行缺乏支撐力,買方偏向謹慎令成交熱度回落,這意味著或將拉長房產出售并回現的周期。對于購房者而言,房價下行風險也是影響購房決策的重要原因。”
此外,張曉端告訴記者,對于不少年輕一代而言,背負房貸的住房消費觀念正在逐漸改變,相對于購置房產,租房不僅減少了大額的首付支出,熱點城市的租金還往往低于月供,對應的機會成本不僅可以用于提高生活品質,還可用于其他投資品,保持資金的流動性。逐漸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建設也將為租房家庭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居住條件。這也將倒逼以新建商品住房為主導的房地產發展模式發生轉變。
“目前,我國房地產業正在進入低谷期,有必要加大重組轉型力度,堅持‘房住不炒’的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挖掘存量,充分盤活空置房和爛尾樓,加強對現有房產的綠色低碳改造。同時,嚴格控制高碳房地產項目,把增量用于發展節能低碳房地產項目。”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業發展轉型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